北京時間2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接下來一段時期內,太陽也許會稍微變暗一些,但用不著驚慌,地球并不會因此進入冰河時代。不過,這是否能暫時遏制住全球變暖的趨勢呢?
從2020年開始,一直到2070年,太陽也許將進入周期性的“超級太陽活動極小期”(grand minimum),導致磁場減弱、太陽黑子減少、到達地球的紫外線輻射也將變少,從而使地球進入或將持續(xù)50年的冷卻期。
太陽活動極小期會打破太陽黑子正常的11年變化周期。上一次太陽活動極小期發(fā)生在17世紀中葉,從1645年持續(xù)到1715年,被稱作“蒙德極小期。而在1300年至1850年間,世界部分地區(qū)溫度始終處于較低水平,因此該時期也被叫做“小冰河時代”(the Little Ice Age)。
不過研究人員在一項最新報告中指出,這次不可能重現數世紀前的極端低溫情況。自蒙德極小期以來,由于氣候變化,全球平均氣溫一直呈上升趨勢。雖然接下來為期數十年的太陽輻射減弱將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全球變暖速度,但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模擬顯示,這種影響不會很大。且等到此次降溫期結束時,全球氣溫又會從暫時的冷卻反彈回去。
太陽黑子呈現為太陽表面的暗色斑塊,該處的太陽磁場往往強得非同尋常。受太陽磁場波動影響,太陽黑子的數量呈周期性增加或減少,周期約為11年。
圖為2013年2月迅速現身的兩個太陽黑子,每個直徑都相當于地球的六倍。
但17世紀末,太陽黑子竟然全部消失。就在同一時期,世界部分地區(qū)出現了異常低溫??茖W家認為這些現象與太陽活動的變化有關。
NASA于2017年6月報道稱,太陽黑子活動在2014年達到峰值,隨后不斷減弱,即將進入11年周期的尾聲,即太陽活動極小期。但在近幾個太陽周期內,太陽黑子數量始終在減少,這一規(guī)律與上一次劇烈的極小期十分相似,暗示著又一次“超級極小期”即將到來。
科學家通過分析周期與太陽類似的恒星近20年的輻射量記錄,對此次事件可能的強度進行了預判。太陽輻射在正常的極小期內通常會有所減少,不過不足以擾亂地球氣候變化規(guī)律。然而在超級極小期內,紫外線輻射量或意味著太陽活動將在此基礎上額外下跌7%。因此,地表氣溫或將平均下降零點幾華氏度(每變化0.5華氏度相當于變化0.3攝氏度)。
該研究主要作者、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斯克利普斯海洋學研究所的研究物理學家丹·盧賓(Dan Lubin)指出,這一發(fā)現將幫助科學家搭建更精確的氣候模擬模型,從而更好地理解太陽活動與地球氣候之間的復雜關系,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這一點尤為重要。
“這樣一來,我們便能更好地了解太陽紫外線輻射的變化會對氣候變化產生怎樣的影響?!?/p>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