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8月13日消息 據(jù)法制晚報消息,裴某、曹某二人販賣了17萬余條包括包括身份證、駕駛證等在內(nèi)的公民個人信息。這些信息也被人大量購買,其中有人購買之后用來注冊滴滴司機,騙取補貼達83萬元。
據(jù)報道,2016年3月至10月期間,裴某、曹某向在杭州注冊多家網(wǎng)店的的呂某出售了大量個人信息,后者使用這些信息,在山西陽泉市雇傭多人注冊滴滴司機,共騙取滴滴公司補貼款83萬余元。警方在逮捕呂某后,在其電腦硬盤中查獲了52970條個人信息。
向裴某、曹某大量購買個人信息的不止呂某一人。根據(jù)報道,在杭州注冊多家網(wǎng)店的林某、吳某,以及在遼寧葫蘆島市的李某也于2016年大量購買個人信息。其中,林某、吳某非法獲利達30萬元,李某也從滴滴公司騙取了7萬元補貼。
IT之家了解到,今年6月6日,江蘇連云港市中院對此案作出終審判決,本案的買賣雙方分獲得了緩刑至13年不等的刑罰。
廣告聲明:文內(nèi)含有的對外跳轉(zhuǎn)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jié)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