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首發(fā)自IT之家微信公眾號《“吃人”的滴滴》,歡迎大家關注IT之家微信公眾號(ID:ithomenews)。
昨天,浙江樂清發(fā)生了一件令人悲憤的事,又一名花季少女命隕順風車司機之手。
故事的經過我們無須再次重復,但就本次事件來看,無疑與鄭州空姐遇害案件十分相似:順風車、單身女孩、奸殺、事前的投訴,以及滴滴的道歉與整改。
兩起事故,僅僅相隔3個月,而在鄭州空姐遇害案之前的一個多月,滴滴出行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CEO程維在“洪流聯(lián)盟”成立大會上,還為與會者描繪了一幅壯麗的滴滴藍圖:“未來十年,滴滴平臺將在全球范圍內服務20億用戶,滿足用戶50%的出行需求,并推廣超過1000萬輛共享新能源汽車?!?/p>
同一時間,滴滴出行決定最快下半年啟動IPO港股上市,最新估值約為550億美元,預計最終上市時市值或能達到700至800億美元。
一邊是制霸共享出行的野望,一邊是不斷因乘客遇害而備受爭議的順風車業(yè)務。滴滴,在這樣的一個劇烈的矛盾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吃人的順風車?
空姐遇害案之后,滴滴曾經發(fā)布了一份整改方案,具體如下。
1、順風車服務下線所有個性化標簽和評論功能;
2、合乘雙方的個人信息和頭像改為僅自己可見;
3、車主每次接單前必須進行人臉識別;
4、順風車暫停接受22點-6點期間出發(fā)的訂單;
5、用戶可自主選擇一鍵撥打110、120、122及滴滴24小時安全客服等號碼。
但在本次事件中,滴滴所做的整改并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事件到底為何會就此發(fā)生?
央媒專門就此次滴滴的表現,為其總結了本次事件的七宗罪:事前早有預警,悲劇本可避免,滴滴卻視而不見;滴滴客服反應遲緩,嚴重拖延救援時間;滴滴客服曾拒絕警方提出的調查要求,缺乏與警方有效溝通機制;滴滴整改期間偷偷開放順風車社交功能,為事件埋下隱患;又是一起車牌偽造!滴滴平臺審核存漏洞;滴滴緊急刪除了此前的相關微博,整改是否誠心徹底;一家獨大或致滴滴缺乏自省和完善產品的動力。
這七個問題,實際上代表了民眾對于滴滴在此次事件中表現的疑惑,而如果再行精煉,這七個問題最重要的部分應該是滴滴的事前審查與客服反應。
這樁慘案被曝光之后,很快有報道指出,該司機作案的前一天,有乘客投訴過他。那位僥幸逃脫的乘客林女士,先是被誘騙在系統(tǒng)中取消了訂單、改用微信支付車費,爾后被帶到偏僻的地方,好不容易脫身下車了,還被尾隨了一段距離。
被害女孩于14時15分向朋友發(fā)出“救命、搶救”的信息,隨后失聯(lián)。朋友于15時42分開始,共計7次致電滴滴平臺客服,但收到的回復都非常格式化、機械化。在未滿1小時之前,回復為“一線客服沒有權限”“請您耐心等待”;1小時之后,回復變成“加急,標紅”“繼續(xù)等待”。直至當晚20點后,滴滴才表示已將司機信息告訴警方。
在整個事件的進行過程中,這兩件事是能夠挽救女孩性命最為關鍵的部分,但遺憾的是,滴滴的表現實在令人失望。面對前一天的投訴,滴滴平臺未有反應;事發(fā)當天的搶救時間,客服反應遲鈍。
說得不客氣一點,滴滴的懶政、不作為確實存在,而且比較嚴重。
據不完全統(tǒng)計,過去四年里,媒體公開報道及有關部門如法院處理過的滴滴司機性侵、性騷擾事件,至少有50起。平均下來,幾乎每個月都有,頻率不可謂不高。
此次事件的發(fā)生恰好處于滴滴整改期,這明顯讓滴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為了平息眾怒,滴滴緊急道歉,措辭與上次事件發(fā)生時幾無區(qū)別,讓人懷疑其是否真有誠意。隨后,滴滴公布了此次的處理結果:
1、自8月27日零時起,在全國范圍內下線順風車業(yè)務,內部重新評估業(yè)務模式及產品邏輯;
2、客服體系繼續(xù)整改升級,加大客服團隊的人力和資源投入,加速梳理優(yōu)化投訴分級、工單流轉等機制;
3、免去黃潔莉的順風車事業(yè)部總經理職務,免去黃金紅的客服副總裁職務。
相似的劇情,相似的道歉,相似的處理方式。但公眾此次對于滴滴的容忍度明顯少了許多,不少聲音認為,順風車業(yè)務應該從此取消,作為信息分發(fā)平臺的滴滴也應該承擔更多的法律責任。
但滴滴為何對頻頻發(fā)生的負面事件反應遲鈍?這是一個值得滴滴與所有人都深思的問題。
滴滴“吸血”?
為什么在如此多的投訴與事故面前,滴滴并沒有取消順風車?甚至是嫡系的滴滴快車在此前也屢屢發(fā)生危及乘客安全的事件,可為什么滴滴對此并無太大反應?
原因能列出很多,但說到底還是因為“錢”。
滴滴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滴滴服務了74億次用戶的出行,滴滴每天服務的用戶訂單超過3000萬筆、4000萬人次。有關數據顯示,滴滴已經占據90%多的網約車市場份額。
短短幾年內,滴滴已經將司機的服務費比例提升到了相當高的地步。
但自從滴滴打敗競爭對手,獲得市場主導地位之后,滴滴就重新走上了高額壟斷收益的老路,IT之家從滴滴司機處了解到,如今滴滴每單有23%-24%左右的服務費,這讓滴滴變得越來越像曾經的出租車公司。
2015年8月2日,湯師傅至今依然記得這一天,從這天開始他正式成為一名滴滴司機,他對滴滴司機收入的變化有著很深的印象,“當時幾乎沒有抽成,最開始的時候只要跑就免抽成;后來變成跑夠8單抽15%、跑夠16單抽10%,跑夠25單就免抽成,像我這樣的老司機,最多一天能跑到40單?!睂τ谀壳暗蔚纬槌?0%,而且補貼壓低到20單獎勵20元,湯師傅感覺抽成有點太高了。
與湯師傅幾乎同時入行的閻師傅,對滴滴的高抽成也頗有怨言,他告訴IT之家編輯,“我覺得5%-10%應該是合理的,滴滴要經營,有抽成咱們也都理解,但是目前的抽成確實太高了?!边@樣高的抽成直接體現在了湯師傅的收入和工作時間上,“我現在平均每天出車12個小時,至少要做到25單,想賺錢的話,這個時間是必須的?!睖珟煾抵毖?,做滴滴確實很累。
根據IT之家小編了解,吸走滴滴司機們收入的遠不止看得見的抽成、保險和服務費。
以工作22天,每天25單以上,月總收入11880元的平均水平來看,滴滴司機每月需要承擔3740元的油費,2431元的抽成、保險和服務費,1000元左右的社保,也就是說他每月的純收入應為4709元,遠不足總流水的一半。更何況,滴滴司機的收入還需要再扣除電話費、保養(yǎng)費、維修費、違章罰款等等。
無比諷刺的是,2017年10月,為了強化公眾對于滴滴踐行社會責任的認知,滴滴政策研究院發(fā)布了《2017年滴滴出行平臺就業(yè)研究報告》,該報告顯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共有2108萬人(含專車、快車、順風車車主、代駕司機)在滴滴平臺獲得收入。其中393萬是去產能行業(yè)職工,有133萬失業(yè)人員和137萬零就業(yè)家庭。滴滴平臺收入是網約車司機的重要收入來源。平臺上多數司機已婚,撫養(yǎng)或贍養(yǎng)負擔重,撫養(yǎng)比為1:1.65。
一邊宣揚社會責任,一邊卻高抽成吸血,滴滴這一扭曲的“矛盾”令人唏噓。
壟斷的鍋
滴滴之所以能夠對網約車司機和乘客如此傲慢和不思進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壟斷”。
但諷刺的是,滴滴當時之所以被市場擁戴,反而是因為其打破了出租車公司的壟斷。特別是早期的滴滴,不惜巨資“培養(yǎng)用戶習慣”。2015年5月,為爭搶廣州市場,滴滴打出的口號是“車費比出租車低40%”。據當時的媒體報道,滴滴確實做到了:0元起步,0.99元/公里,0.35元/分鐘,5元最低消費。這個價錢差不多相當于廣州出租車的6折。滴滴以此方式獲得了眾多忠實擁躉。
根據CNIT數據,在2016年8月合并了快的、優(yōu)步中國之后,滴滴出行的市場份額超90%,意料之中的漲價隨即展開,湯師傅與閆師傅所述的收入明顯減少,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但早在2016年9月,商務部就表示:滴滴優(yōu)步合并沒有向商務部申報,正在根據《反壟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guī)進行反壟斷調查。
目前,這起調查已經近兩年,但至今仍未向公眾公布結論。有網友發(fā)布了他針對“滴滴出行收購優(yōu)步中國反壟斷調查進程”,申請信息公開的經歷;而早在去年7月,中國出租汽車產業(yè)聯(lián)盟也致函有關部門,就2016年8月的這起合并案的反壟斷調查,咨詢進展情況。
中國出租汽車產業(yè)聯(lián)盟秘書長葛磊今年五月接受中國之聲采訪時說,他們沒有得到任何答復:“在滴滴和優(yōu)步中國合并后,商務部發(fā)言人一個月三次在新聞發(fā)布會表態(tài),商務部一定會對這個合并案進行反壟斷調查。我們覺得,有必要給公眾一個答復。不管你調查的結果怎樣,就算認為他不構成壟斷,那也可以,但是不能不了了之?!?/p>
雖無公論,但已是事實的壟斷,讓滴滴在過去的兩年中開始收割司機和乘客的錢包。
但程維對此卻并不認同,他在參加吳曉波的《十年二十人》的對話系列節(jié)目時表示,滴滴其實面對著很多數得出名字的平臺的競爭,不下十家,他覺得用戶不用擔心這個問題?!拔⑿糯蠹叶加?,但不代表說微信份額最高,它就會欺負用戶?;ヂ?lián)網本身的精神還是為用戶創(chuàng)造價值。Google、Facebook,它們的知名度都很高,但并沒有像大家想象那樣子變成一個(壟斷企業(yè))。”
可稍作分析,我們就能發(fā)現其中的不恰當之處。被程維拿來舉例的Google、Facebook、微信等,雖然在話術層面與滴滴的壟斷存在諸多相似。但實際上,滴滴更應該對標的企業(yè)是國家電網、中石油與自來水公司,因為滴滴所代表的“出行”與眾多公共服務性的壟斷企業(yè)有著太多的相似。
而當公共服務性的企業(yè)開始因為壟斷而提高收益時,為了資本與利潤,犧牲用戶的消費體驗與訴求幾乎成為必然,因為消費者根本別無他選,就如同權力沒有制約必然導致“惡”。
因此,在這個層面上來講,破除滴滴一家獨大的壟斷已經成為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政府與社會除了加強企業(yè)責任、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與嚴格監(jiān)管之外,改進網約車服務水平還必須依靠加大競爭,開放市場,讓更多的競爭對手進來,以促進業(yè)態(tài)良性發(fā)展。
或許正是看到了滴滴的壟斷與司機、消費者們的怨氣,美團等外來者開始闖入網約車市場:截止3月下旬,在上海登陸不久的美團打車,已經拿下了30%的市場份額。
“如果我們拿到20%的市場份額,在財務上就是賺錢的,保證這個前提,其他都是額外賺來的?!币晃幻缊F點評高層人士曾表示。
因此,此次事件看上去是由于滴滴偶然的疏忽導致了極其惡劣的結果,但綜合前后的表現來看,滴滴此類事件的出現幾乎已成必然,原因無他,只因壟斷。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