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新浪科技《科學大家》、墨子沙龍
撰文| 張雙南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體物理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慧眼”天文衛(wèi)星首席科學家
看完流浪地球,我自己覺得這部影片具有非常天才的、世界級的科幻想象力,特別過癮。在美國大片中,美國人天天拯救世界,一部美國大片拯救一次,這次終于輪到中國人出手了,不僅拯救了人類,連地球一塊拯救了。
電影的主演是吳京,有朋友說好像吳京每次出場都這樣,有點臉譜化。我說這正是我們中國軍人和航天人該有的正氣,每次出場就該這樣。我自己也算是半個航天人,我的職業(yè)就是造天文望遠鏡,造完之后把它放到衛(wèi)星上面去,然后在衛(wèi)星上面、在我們的空間站上面探索宇宙。
電影中的科幻想象力非常震撼,帶著地球奔向希望、點燃木星這兩個特別有想象力的創(chuàng)意讓人大呼過癮,它們背后的科學與技術是什么,在這里和大家一塊探討一下。
地球為什么要流浪
▲太陽系宜居區(qū)示意圖
第一個科學的道理是地球為什么要流浪?先看看地球和太陽的關系,太陽周圍有一塊綠色的區(qū)域,叫做宜居區(qū),就是距離太陽這么近的時候,從太陽接收到的光和熱恰到好處,在這個星球上面能夠生存,當然今天地球是處于宜居區(qū)里面。所以這個藍色的地球我們把它叫做活地球。
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天文上面把它叫做一個天文單位。如果回過去看,46億年之前,地球產(chǎn)生的時候就處于宜居區(qū)里面,太陽系里面就只有這一個星球從它誕生開始就處于宜居區(qū)里面,人類是非常幸運的。
▲50億年后,地球?qū)⒈惶柾滩?/span>
隨著太陽的演化,雖然今天地球仍然在宜居區(qū)內(nèi),但已經(jīng)很邊緣了,再過一小段時間:17.5億年之后,宜居區(qū)就往外移動了,因為太陽內(nèi)部產(chǎn)生的核反應變得越來越劇烈,這樣太陽就變大了一些,顏色也變紅了一些,宜居區(qū)自然就往外走了一些,這個時候地球就出了宜居區(qū)了,叫做死地球。這個時候地球上溫度太高了,不適應于生命繼續(xù)存在了。
如果像《流浪地球》電影上面所說的,人類有足夠的能源,能夠想辦法推著地球跟著宜居區(qū)往外走,是不是就可以一直在地球上面折騰下去了呢,不用考慮移民到別的星球上去了呢?
來看看太陽允不允許這樣。今天的太陽其實是不大的,直徑只有1%的天文單位,剛才講一個天文單位是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雖然太陽無論它的光和它的引力都控制著整個太陽系的行為,但是它占的體積非常小。然而再過一段時間:50億年之后,太陽就變得很大了,變成一個紅巨星了,太陽內(nèi)部的核反應速度增加了,產(chǎn)生的輻射太多了。這個時候太陽的半徑恰好是一個天文單位,地球就會被太陽吞并。
如果不離開地球就沒有活路,或者說如果繼續(xù)想在地球生存下去,可以離太陽可以遠一些。太陽允許我們這樣嗎?其實也不行。在太陽變成紅巨星的過程當中,它內(nèi)部會產(chǎn)生一個劇烈的過程——叫做氦閃,在《流浪地球》電影里面也出現(xiàn)過。
太陽今天是一個處于主序階段的恒星,這個階段主要通過燃燒氫原子產(chǎn)生氦,隨著燃燒區(qū)域逐漸的往外走,中間變成了氦原子核,當氦原子核的體積增加的時候,內(nèi)部中心的溫度和密度就會增加,這個時候突然就會把氦原子核點燃起來,這個過程比燒氫原子核要劇烈:在4分鐘的時間里面所產(chǎn)生的能量相當于今天太陽200萬年產(chǎn)生的能量,產(chǎn)生的能量非常大。
▲氦閃(想象圖)
這個時候就無法待在太陽系里了,即便離太陽遠遠超過一個天文單位也是不可以的。但是氦閃就持續(xù)4分鐘,等它結束之后,如果再悄悄回來是不是可以呢?那個時候經(jīng)過了氦閃過程,太陽就會冷卻,變成一個白矮星了,白矮星就真的不折騰了,很穩(wěn)定。
這個時候回來是不是可以?仍然不可以。雖然在外面躲一陣子能夠躲過氦閃,但是白矮星自己是不產(chǎn)生能量的,所以待一陣子再回來也是不行的。這就告訴人類,無論如何,將來人類離開地球到別的地方去,或者帶著地球一起去流浪。所以電影的第一個科學原理,地球必須要流浪是成立的,只不過它的時間尺度并沒有電影上所說的幾十年之后,上百年之后就會發(fā)生,而是要幾十億年之后才會發(fā)生,當然科幻上時間是可以變的,基本原理是對的。
白矮星(想象圖)
為什么要點燃木星?
第二個,電影里面特別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點燃木星。在地球開始流浪之后,第一步想到木星,為什么去木星?因為木星在太陽系的外圍,它繞著太陽運動的速度更快,如果到木星的附近就會被木星引力所俘獲,木星的質(zhì)量是地球質(zhì)量的500倍,地球就會隨著木星的運動而運動,運動到人類想要的方向之后,再從木星逃出來,這個時候地球就具有很高的速度,就是所謂“引力彈弓效應”。
所以電影里面要往木星那個方向去。但是在走的過程當中,發(fā)生了一些事情:木星上發(fā)生了引力異常,導致了驅(qū)動地球往前走的行星發(fā)動機大部分就壞掉了,本來有一萬個行星發(fā)動機,壞掉了七千多個。這個時候由于木星的引力很強,地球就被木星吸著往木星撞過去。所以就遇到第一個危機,如果不想辦法阻止地球落到木星,很可能流浪還沒開始,就已經(jīng)球毀人亡了。
▲木星的氫氣和地球的氧氣混合
電影上說,我們沒有辦法把發(fā)動機修好,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木星炸掉,產(chǎn)生足夠多的能量把地球推走,這個時候地球可以繼續(xù)流浪。這是為什么要點燃木星的動機,要在木星上產(chǎn)生足夠多的能量才能做到。
人類能不能點燃木星?利用什么原理?木星的大氣里面89%是氫氣,地球大氣里面21%是氧氣,氧氣和氫氣混合會發(fā)生化學反應,叫“放熱反應”。這是電影里面特別具有創(chuàng)意的地方,把地球大氣里面的氧氣和木星大氣里面的氫氣混合起來產(chǎn)生能量放熱,當然放熱過程可以有很多,希望要產(chǎn)生的是爆炸。具備了氫氣和氧氣混合,這個時候地球距離木星很近了,木星的引力是地球引力的500倍,氣體吸過去是有可能產(chǎn)生這個條件。
▲燃燒和爆炸
那么具備這個條件就一定能爆炸嗎?先看一個實驗,上圖這個實驗就是來點燃氫氣。這是氫氣罐,出來氫氣,拿一根火柴點燃沒有爆炸,燃燒起來了??磥肀ú涣?。下圖實驗:這是一個氫氣球,里面是氫氣,汽車頭上帶著火,沖過來把氫氣球撞開,這個時候氫氣出來爆炸了。
上面不爆炸,下面爆炸,為什么呢?這就是化學反應的一個基本道理。上面氫氣濃度太高了,從氫氣罐里面出來的氫氣濃度太高了,是燃燒。下面氫氣球爆炸和空氣當中的氧氣混合,氫氣濃度比較低會爆炸。
那個時候木星從地球吸過去的氧氣不會太多,混合的比例是有可能達到4%-75%的,是可以爆炸的。電影里面這個科學原理也是沒有問題的,想的是非常的好。
重核聚變發(fā)動機為何“燒石頭”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科學原理就是往行星發(fā)動機去的大卡車上裝的是石頭,電影里面說了,這些行星發(fā)動機就是燒石頭,燒石頭如果也行的話,那么今天在地球上就不會有石油,不會有那么多的麻煩了。
▲聚變裂變反應
但電影里面確實是燒石頭,到底能不能燒石頭?上圖是核物理的一張圖,縱軸叫比結合能,就是原子核穩(wěn)定的程度,值越大原子越穩(wěn)定。橫軸就是原子核里面的質(zhì)量數(shù),中子數(shù)或者是質(zhì)子數(shù),這張圖頂峰處就是鐵,鐵是所有核反應,尤其是宇宙當中的核反應到最后的產(chǎn)物,到鐵就不會再發(fā)生核反應了,最穩(wěn)定。這就是為什么地上鐵這么多,如果能用鐵的話就用鐵了。如果按照這個圖把重的原子核變的輕一些它就會釋放能量,或者把輕的原子核變得重一些,它也會釋放能量。道理是這樣說,到底行不行呢?當然可以。從原子核分裂為輕原子核就叫做裂變,這就是原子彈的原理。當然核電站反應堆里面用的也是這個原理。然而地球上的鈾,能用的是鈾235特別的少。即把地球上所有的鈾235全部用掉,夠人類用70-80年而已,然后就沒有了。
那聚變能不能做到呢,太陽內(nèi)部發(fā)生的就是這個反應。太陽一開始的時候很穩(wěn)定就是這個過程,氫彈也是這個過程?,F(xiàn)在人類最想做成的一件事,就是人工受控的核聚變,也叫做人造太陽。如果這個事情能夠做到,人類在今后很多年都能解決能源問題。地球上石頭多,由鎂、鋁等一些元素組成特別多。能不能燒石頭?能。燒石頭這個重核聚變過程,原理上是可以的,宇宙當中天天在干這個,但是人類在實驗室里還沒有掌握這個技術,所以原理上是可以的,只是還沒有掌握技術而已。
影片中的技術可行性
科學上講了幾個原理都是對的,地球最終需要離開太陽系去流浪,是必須的。而且點燃木星提供能量原理上也是成立的,燒石頭重核聚變,也是可以的。那么技術上可不可以呢?科學就是原理,技術就是手段。技術上能不能做到呢?
地球能夠“剎車”嗎
▲地球自轉停止會引起洪水
電影上要讓地球流浪,第一步先讓地球剎車,讓地球自轉停下來。首先看看如果讓地球自轉停下來會發(fā)生什么樣的事情,電影里面已經(jīng)展示了非常糟糕的一些事情,比如說海嘯,然后會發(fā)生地震,當然還會海平面上升。地球上大部分陸地就沒有了,所以超過一半的人類就滅亡了,剩下的一半都只能到地下去生存,這是很不好的地方。
但即便這么不好,技術上能不能做到呢,原則上用剛才所講的重核聚變燒石頭,把這些發(fā)動機放在赤道上面,沿著地球自轉反方向來噴,噴的時間足夠長,是可以做到的。噴多長時間呢?大概要噴幾百年,技術上面這件事情不是太好辦,后果也不是太好。
地球能夠被推出太陽系嗎
假設讓地球停下來了,然后這些行星發(fā)動機終于推著地球往前走了,能不能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呢?剛才講地球石頭特別多,就燒石頭。然而要想把地球推走,能量守恒很重要,要產(chǎn)生足夠多的能量,還要考慮動量守恒,要往外扔東西,只靠能量是不行的,要往外扔東西,靠反沖才能往前走。
我們的衛(wèi)星2.5噸重,擺在實驗室里面特別壯觀,我們在衛(wèi)星前面自豪地留影。一旦裝到火箭里面就看不到了,和巨大的火箭相比衛(wèi)星算不了什么,所以要把2.5噸重的衛(wèi)星送到地球的軌道上,還不是推離太陽系,就要用幾十噸重的火箭才能推走,扔很多很多東西才行。所以如果考慮動量守恒,雖然燒石頭能推地球走,但是等推著地球離開太陽系也不剩啥東西了,去了干什么呢?最后啥也沒有了,所以技術上也不是很好的辦法。但是好在這個過程需要2000多年才能跑到那個地方去,這個過程當中,科學家可能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新的能源機制,有新的辦法能夠帶著地球走。
▲《流浪地球》電影畫面
地球自轉不剎車其實會更好玩
既然有這些技術的問題,那有沒有辦法改進呢?
▲進動和行星發(fā)動機
現(xiàn)在提供幾個思路,這是地球在自轉,如果要推著自轉的地球往前走,哪個方向走呢,沿著地球的自轉方向走就行了。把行星發(fā)動機放在地球的另外一面,就走了。有些朋友說,只能往這個方向走,那么要拐彎往木星去,到了那個地方還要調(diào)整軌道要拐彎,就沒法拐彎了。
其實也不難,比如想往那個方向走,轉一個向,怎么辦呢?就把這兩個發(fā)動機關了,每次發(fā)動機轉到這邊的時候就關掉,到這邊時就打開。從遠處看的時候會非常的漂亮,腦海里想象一下這個圖像:地球邊轉邊拐彎,轉到一個方向發(fā)動機就關掉,另外一個方向發(fā)動機就打開了,非常好看的一個圖像。而且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地方,如果地球不自轉,有這么多發(fā)動機在這,那么必須保證所有的發(fā)動機都均勻的平衡運行,只要有一個發(fā)動機壞了,往前跑的時候地球就跑歪了,這就是為什么火箭發(fā)射的過程會歪的原因:推力不平衡了。如果地球是轉動的,即使有一個發(fā)動機壞掉了,往前跑的時候仍然沿著那個方向跑,會有一點點進動而已,(進動:也叫旋進,是指一個自轉的物體受外力作用導致其自轉軸繞某一中心旋轉的現(xiàn)象)但還是會沿著自轉的方向非常穩(wěn)定的跑。
所有的在天上運行的飛行器里面都要有陀螺,都要有高速的轉動,保證飛行器穩(wěn)定的運行,轉動的東西跑起來不但穩(wěn)定,而且很好玩。扔飛碟的時候,是讓飛碟轉起來的時候扔,跑起來穩(wěn),還是不轉扔,跑起來穩(wěn)?當然是讓它轉起來扔穩(wěn)。所以如果要拍這個電影續(xù)集的話,在這個過程當中,想辦法讓地球轉起來,這樣才能往前跑。
空間站其實無法給地球提供導航
▲衛(wèi)星導航(想象圖)
第二個問題,給導演支個招,電影里面為什么有空間站,空間站是給流浪地球?qū)Ш接玫?。我們今天知道,天上的衛(wèi)星都是要靠地面導航,或者是北斗衛(wèi)星導航的。那么地球也跑了,誰給空間站導航呢?顯然今天使用的北斗這個網(wǎng)絡是不能給流浪的地球前面的空間站導航的。
地面深空測控網(wǎng)也無法使用
▲地面深空探測網(wǎng)
今天給地球飛行器導航的另外一個辦法是用地球上的很多天線,包括上海的天馬天線,需要測量衛(wèi)星的位置,告訴衛(wèi)星在哪里。那么當?shù)厍蛞苍诹骼说臅r候,這個空間站的位置誰來告訴它,所以這個辦法也不行。
到那個時候怎么導航呢?
用中子星進行導航
太陽演化到最后會慢慢的變冷,經(jīng)過氦閃、紅巨星,最后變冷,變成安靜的白矮星。但如果比太陽的質(zhì)量再大10倍,這樣的恒星演化到最后它就會變成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非常高。在十公里的半徑之內(nèi),可以放進去兩個太陽的質(zhì)量。如果把地球變成中子星,地球會是多大?我一個指甲蓋這么大,密度非常非常高的天體。做陀螺的時候,絕對不會用棉花做陀螺,會盡可能找密度高的東西做陀螺,因為密度高,轉的穩(wěn)定。所以中子星的轉動是非常穩(wěn)定的,它如果再發(fā)射信號產(chǎn)生輻射的話,就是非常穩(wěn)定的時間到達的信號。
▲高速轉動的中子星
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用宇宙當中的很多中子星來導航,就會出現(xiàn)一個很有趣的情況,這是用中子星來導航的一個原理,可以看到在飛行器上面放一個脈沖星的探測器,然后測量脈沖到達探測器的時間,這樣就了解了相對于我們的位置,也就知道相對于中子星飛行器所處的位置。
那么這種情況下,地球流浪的時候,它前面的空間站上面就可以裝上脈沖星的探測器,一般來講用X射線探測器,因為X射線探測器體積比較小,精度非常高,這樣空間站就知道它的位置了,就可以帶著地球走了。
原理上是這樣,技術上能不能做到呢?2016年9月15日我國發(fā)射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上面帶有中科院技物所的載荷,也有中科院高能所的載荷,其中的一個載荷:POLAR伽瑪暴偏振探測儀,用這個儀器探測到了脈沖星,而且利用這個脈沖星的信號,為天宮二號做了導航驗證實驗。在一年之后我國又發(fā)射了“慧眼”衛(wèi)星,我也是這個衛(wèi)星的首席科學家,在這個衛(wèi)星上裝了更多的X射線探測器,利用這些X射線探測器能夠更精確的探測脈沖星,然后也用它做了脈沖星導航的驗證。
因此,利用脈沖星給流浪地球?qū)Ш剑粌H僅科學原理上是可以的,技術上面已經(jīng)得到了驗證。由于宇宙當中到處都有脈沖星,不僅僅是太陽系里面,深空旅行的時候可以用脈沖星導航,出了太陽系到整個銀行系,甚至出了銀河系到另外一個星系去都可以用脈沖星導航,所以用脈沖星導航,可以“浪”遍宇宙不迷路,這樣就可以解決導航的問題。
點燃木星有更好的辦法
這個電影里面我特別不喜歡的一點,就是把劉培強給弄死了,劉培強是電影的男一號。我特別喜歡英雄不死、大團圓、英雄救美,這個電影里都沒有,這方面我不喜歡。
▲洲際導彈點燃木星
他為什么這么做呢,一開始本來不想讓劉培強死掉,一開始想用行星發(fā)動機噴火,噴到木星上去,把木星點燃,后來使勁噴也沒噴過去,當然原理上就不應該噴過去,因為地球和木星之間空間的溫度非常低,那個火焰絕對出不了大氣層的,出去立刻就滅掉。
發(fā)現(xiàn)噴不過去之后,后來又想能不能送個導彈過去,把木星給打著,后來其中一個小孩說,導彈的射程好像不夠。在電影上,地球和木星離得很近了,地球上大氣都已經(jīng)被木星給吸過去了,所以只要這個導彈出了地球的大氣層,你把發(fā)動機關了,它沖著木星就吸過去了,根本不用管它,根本沒有射程的問題。
其實你拿一個手槍瞄準木星開一槍,這個子彈就會打到木星上面去,到那個時候,因為地球大氣都已經(jīng)被吸過去了,所以射程完全不是問題,真正想在地球上把木星給點燃發(fā)一個洲際導彈是沒有問題的,完全不用讓劉培強犧牲,完全沒有必要。然而還有更好的辦法,在地球上面用激光武器瞄準木星這個點,按鈕一按啪一下就點著了。
有這么強的激光武器嗎?有。為什么呢?前面已經(jīng)交代了,燒石頭產(chǎn)生重核聚變可以推動地球走,燒石頭的前提是要產(chǎn)生非常非常高的溫度。今天我們燒不著石頭,點不著石頭,用火柴跟打火機燒石頭試試,點不著,它要求的溫度非常高,怎樣才能點著,非常高強的激光對著照射才可以。
做人工受控核聚變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強激光。但今天激光還不夠強,點不著石頭,但是電影里面已經(jīng)能用重核聚變發(fā)動機了,所以一定能點著石頭,所以那個時候應該有這么強的激光。但是可能有朋友是杠精,堅持說那個時候是和平時期,有激光是有激光,但不一定有激光武器,而且洲際導彈可能已經(jīng)都銷毀了已經(jīng)開始和平了,大家一塊去流浪了,要這些武器干啥,可能都已經(jīng)沒有了。
那么到底會不會有武器?從地球要去木星,先要經(jīng)過一個地方,叫小行星帶,地球上的恐龍哪去了?科技館有很多的恐龍化石、模型,活的恐龍沒有了,小行星撞擊導致恐龍沒了,一個小行星撞擊恐龍就沒了,再來一次小行星撞擊,人類也沒了。怎么避免小行星撞擊,現(xiàn)在看來比較好的辦法就是用洲際導彈或者是激光武器,當人類計算出某一個小行星很可能要幢地球的時候,發(fā)射一個洲際導彈,或者用強激光武器照射一下,改變它的軌道,讓它和地球擦肩而過就行了。要想從地球到木星,中間要經(jīng)過這個小行星帶,所以必須要攜帶大量的洲際導彈和激光武器才有可能渡過這個難關。而且經(jīng)過了木星這一關,電影上說,終于經(jīng)過了木星,開始正式流浪了,事情就完了嗎?沒完,還有一個外行星帶,外行星帶里小行星更多,所以還要沖出外行星帶才可以,流浪的時候洲際導彈和強激光武器是剛需,帶著這些不是為了對付外星人,是為了對付這些小行星,這樣才能開始真正的流浪。
劉培強:“我覺得我還能搶救一下”
前面講了,我不喜歡把劉培強給弄死,然而電影上有劉培強犧牲的實錘鏡頭嗎?誰也沒看到,也沒開追悼會,所以很可能劉培強沒有真的犧牲,在下一集的時候可以讓他神秘的回來。
特別偉大的科學家霍金先生在去世之前,留下了一個重要的科技遺產(chǎn),就是“突破攝星”計劃,就是發(fā)射特別多的很小的飛行器,帶著相機飛到流浪的目的地:三體系統(tǒng)去拍攝照片,了解那邊的情況,把那邊的情況偵查清楚。在我們終于躲過了木星這一劫,開始正式流浪之后不久這些照片已經(jīng)傳回來了,我們已經(jīng)搞清楚那個地方的情況了,很可能情況不是像以前想的那樣,在這個過程中,還會遇到很多艱難險阻,劉培強還有好多事情可以做,所以第一集就讓他這么犧牲掉實在不行,一定要把他救回來。如果大家注意的話,這個電影里面從價值觀的角度來講,有一點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在這個里面女性的角色特別弱,竟然沒有一個女英雄出現(xiàn),當然也沒有英雄救美的情節(jié)出現(xiàn)。所以劉培強要回來,要有一段英雄救美,最后要和這個女英雄一起,不僅是要拯救人類和地球,最后還要把三體系統(tǒng)一起給救了,這樣才是真正的過癮。
廣告聲明:文內(nèi)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