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國際空間站中的宇航員處于完全失重的狀態(tài),那么他們是如何睡覺的呢?
為了防止在睡眠中飄浮并被撞醒,在睡覺時宇航員通常會使用睡袋,再把睡袋固定到空間站內(nèi)的艙壁上。由于在失重狀態(tài)下,睡著的人兩臂會自己擺動,為了避免無意中碰到開關(guān),航天員在睡覺時必須把雙手束在胸前或放入睡袋中。日本宇航員若田光一(Koichi Wakata)在空間站曾經(jīng)工作了4個半月,他說晚上把自己固定住是關(guān)鍵,否則就有可能碰到計算機(jī)和設(shè)備開關(guān),導(dǎo)致其意外打開。
圖示:2009年5月7日,日本宇航員若田光一在國際空間站的Kibo實驗室睡袋中睡覺。
在太空中睡覺的感覺如何?
這個因人而異。據(jù)在空間站工作一周的加拿大宇航員朱莉·帕耶特(Julie Payette)說,實際上在太空中睡覺是相當(dāng)舒適的,因為你可以在沒有重力不斷牽引的情況下睡覺。她表示,“我們在太空中睡得很好。我們每個人都有個睡袋,但睡袋漂浮在艙室中,所以你要做的就是把它固定在某個地方?!?/p>
而瑪莎·艾文斯(Marsha Ivins)曾在太空中度過了42個夜晚,她的同事丹尼爾·巴里(Dan Barry)則在空間站度過了30個晚上。兩人在談到睡覺問題時都認(rèn)為在太空中睡覺很棒。
圖示:1999年5月,宇航員丹尼爾·巴里(Dan Barry)在國際空間站外執(zhí)行太空行走任務(wù)。巴里喜歡在地球上蜷成一團(tuán)睡覺,在國際空間站他用尼龍搭扣把膝蓋固定在胸前。
前宇航員斯多里·馬斯格雷夫(Story Musgrave)說,“宇航員在太空睡覺時,身體位置會受到一些影響。而四肢會在伸展和彎曲之間找到一種舒適的平衡?!?/p>
首先,在太空中睡覺不必?fù)?dān)心身體會壓住胳膊。宇航員們說,睡覺時身體沒有壓力感覺有點奇怪,有點像四肢放松地漂浮在游泳池里。
而在太空中生活了一年之久的斯科特·凱利(Scott Kelly)則認(rèn)為,“在太空中睡覺比在床上睡更難。因為這里的睡姿永遠(yuǎn)都是一樣的。你永遠(yuǎn)不會像在地球上躺在床上那樣得到完全的放松?!?/p>
太空中睡覺的挑戰(zhàn)
在太空中,宇航員的身體會同時被拉向各個方向,很難在睡眠中保持卷曲的姿勢。因此,對于喜歡把膝蓋抵在胸前,蜷在床上睡覺的人來說就是一個挑戰(zhàn)。比如艾文斯和巴里在睡覺時都用尼龍搭扣把膝蓋固定起來。
圖示:1983年9月,指揮官理查德·特魯利(Richard Truly)和任務(wù)專家吉安·布魯福德(Guion Bluford)在執(zhí)行任務(wù)期間打盹。
枕頭也是一樣。在太空中,艾文斯會把枕頭綁在她的頭上,否則枕頭就會飄走,然后就會昏昏沉沉地醒來。
“你需要把后腦勺放在枕頭上,”艾文斯說,“然后用魔術(shù)貼把后腦勺固定在枕頭上?!?/p>
在他們離開地球的頭幾個晚上,巴里和艾文斯說他們感到有點尷尬。巴里描述說,他的手臂松開,浮在臉上,把自己拍醒了。但好在幾天之后,巴里和艾文斯就掌握了睡眠的技巧,只要鉆進(jìn)睡袋閉上眼睛就可以入睡。
巴里說,任務(wù)結(jié)束時,他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睡著。
“我可以漂浮在那里,”他說?!斑@是完全放松的睡眠。我喜歡在太空睡覺?!?/p>
此外,由于空間站上每隔90分鐘就會迎來一次新的黎明。要知道太空中的“白天”并不是一切慢慢亮起來。前一分鐘還是漆黑一片,下一分鐘就像有人打開了明亮的大燈。宇航員們需要戴上遮光眼罩來阻擋光線。而國際空間站中24小時嗡嗡作響的設(shè)備,需要宇航員睡覺時帶上耳塞。有些宇航員會有漂浮感或暈動病,而空間站的溫度也會讓人難以入睡。
身下沒有床,導(dǎo)致宇航員會從自由漂浮的睡眠中醒來,感覺像迷失了方向,甚至?xí)蟹N失去了肢體的感覺。根據(jù)IFLScience的研究,如果把自己緊緊地綁在睡袋里,這種情況是不會發(fā)生的。
據(jù)《柳葉刀》神經(jīng)學(xué)雜志報道,有了這些干擾睡眠的因素,宇航員失眠也是一個普遍問題。
雖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要求宇航員在工作日結(jié)束后要睡足8個小時,但許多人熬夜看星星,或者夜里醒來后無法再入睡。事實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報告說許多宇航員會服用安眠藥。
據(jù)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甚至研制了一種能產(chǎn)生褪黑激素的燈泡,但宇航員每晚的平均睡眠時間仍比在地球上少30至60分鐘。
廣告聲明:文內(nèi)含有的對外跳轉(zhuǎn)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jié)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