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們還在討論無人駕駛到底什么時候到來,今年就已經觸手可及。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以下簡稱WAIC)期間,很多人就有機會切身體驗了無人駕駛汽車。
這是除了“雙馬”對話,2019 WAIC的又一大亮點。
上周末,為期三天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落下帷幕,新浪科技直擊了現(xiàn)場。相比較去年,今年的WAIC有哪些亮點?備受關注的“雙馬”到底透露出了哪些信息?而透過這次行業(yè)大聚會,人工智能又呈現(xiàn)出了哪些新的進展?我們一起來看看。
用滴滴叫一輛無人駕駛車
8月29日,WAIC開幕第一天,在上海世博展覽館附近的無人駕駛體驗場地早早就排起了很長的隊伍,熱情的參會者們希望搶占每天500個體驗名額其中之一。
這里是占地約3.6萬多平方米的無人駕駛體驗場地,據了解,該場地由無人駕駛靜態(tài)展示區(qū)、動態(tài)體驗區(qū)以及功能區(qū)三大部分構成,是國內首次融合多種無人駕駛技術的大規(guī)模無人駕駛體驗場。在這里,參會者可以體驗到自動駕駛、5G+車路協(xié)同、自動泊車等功能和技術。
現(xiàn)場,排列了包括特斯拉、滴滴、威馬汽車等十幾家自動駕駛公司的無人駕駛汽車,包括一些無人駕駛清潔車。其中,除了特斯拉,滴滴無人駕駛車隊受到了非常多的關注。
圖/新浪科技
此次,滴滴CEO程維也亮相2019 WAIC,他在演講中提及,滴滴剝離了無人駕駛公司,希望推動無人駕駛載人測試在上海落地。
據滴滴CTO、滴滴自動駕駛CEO張博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訪時的透露,未來,滴滴將在上海再部署30輛測試車,待測試成熟后將全面推廣,目前很快還有3輛車開始測試,等測試成熟了以后會不斷加車。
張博表示,未來用戶在指定區(qū)域打開滴滴App,即可看到“自動駕駛”入口。
而這個過程“預計很快,不會太遠”。
據其透露,針對自動駕駛,目前滴滴在中美兩地實際路測的里程已達30萬公里,已擁有40輛測試車,其中中國30輛,美國10輛,未來將在中國上海額外再部署30輛測試車。
無人駕駛是滴滴在出行領域的一次“硬核”嘗試。相比較其他無人駕駛汽車公司,滴滴的無人車可以更直接、快速地觸達到普通大眾,許多人表示非常期待在上海打到無人車。
圖/新浪科技
“自動駕駛汽車和卡車的開車方式與我們現(xiàn)在不同,也不會像現(xiàn)有無人駕駛汽車的駕駛?!北环Q為機器學習之父的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Tom Mitchell在演講時表示,自動駕駛汽車會瞬間無線連接并與其他周邊車輛進行交互,它們可以看到我們看不到的東西,知道周邊汽車的計劃是什么、遇到了什么緊急事件,自動駕駛汽車將會非常先進,比人類還厲害。
他提到,“機器將會突破超越人類自有的感知限制。麥肯錫預測未來世界上大概90%以上汽車交通事故會消除,從而拯救大量的生命?!?/p>
不過,據新浪科技從現(xiàn)場觀察,無人駕駛汽車的駕駛位和副駕駛位都坐著廠商工作人員,駕駛位工作人員會雙手虛握方向盤,據稱是出于公司安全要求。
或許,無人駕駛技術在國內的成果已經肉眼可見,但要真正落地、行駛在城市道路上,或許還需要一點時間和耐心。
而除了無人駕駛,在上海世博展覽館展區(qū),今年出現(xiàn)了更多AI落地應用成果的呈現(xiàn),熱門、已經有相對進展的領域,主要集中在醫(yī)療、教育、自動駕駛、金融等。
其中在醫(yī)療領域,觀眾可以在一些展區(qū)體驗AI醫(yī)生問診、一分鐘診所,以及脈診儀、帶顯示屏的智能水杯等可穿戴等智能設備。在教育領域,AI老師是一大亮點,流利說、好未來、松鼠AI等公司均展示了自己的AI老師,在AI+教育場景下,將智能教室、個性化課程及教學路徑等應用到學生學習中。
此外,這次大會上,也展出了很多更加智能的機器人,比如可以穿針引線、智能巡檢操作,其中人機協(xié)作也有了較大的進步。
“AI威脅論”引熱議馬斯克:人要與AI結合我們時間不多了
毫無疑問,2019 WAIC期間,馬云和馬斯克的對話是最大的亮點。開幕式結束之后,新浪科技多次能聽到大家關于“你支持馬云還是馬斯克的觀點”的討論。
在對話環(huán)節(jié),馬斯克認為,機器比人厲害,未來人要靠機器來賦能自己。但是馬云認為,機器是人創(chuàng)造的,無論如何不會機器不會超越人,同時人要注意機器可能會存在的問題。
被稱為“鋼鐵俠”的馬斯克身上似乎永遠不缺話題:特斯拉、火箭、火星、超級人工智能……
“如果打不過他們(AI)就和他們組成團隊吧。我所開發(fā)的公司就是這樣,目的就是讓我們加入到AI戰(zhàn)隊里面?!?/p>
這一次來到中國上海,馬斯克依然堅持他的AI與人共生論。他認為,其實我們已經是一個半機械人了,比如人已經離不開手機、電腦,它們相當于人類生命的延伸。
這一點似乎與鋼鐵俠的設定不謀而合:漫威電影中具有冒險精神的鋼鐵俠擁有炫酷的鋼鐵裝甲,他可以將裝甲的內層儲存在自己骨骼中空的部份,并可利用腦部的思緒直接進行控制。
馬斯克相信,人腦要追上AI發(fā)展的唯一辦法,就是成為AI。人類將來需要與計算機相結合,從而避免在AI時代被淘汰。
事實上,馬斯克已經在嘗試通過意念控制機器。他的另一家公司、專注腦機接口項目的Neuralink,是2017年馬斯克為了將AI直接植入人類大腦皮層,以提高人類智能水平而創(chuàng)立的一家公司。
就在一個月前,Neuralink宣布腦機接口系統(tǒng)獲得新突破,研究人員已經在猴子身上進行實驗,讓猴子能用大腦來控制電腦。
馬斯克還表示,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技術為更多疾病患者“續(xù)命”。若獲得批準用在臨床試驗中,Neuralink將在癱瘓病人的頭骨上鉆四個8毫米的孔并插入植入物,使他們能夠利用他們的大腦控制電腦和手機。
雖然此前早就有腦機接口相關的研究和論文,不過都是外接式設備。Neuralink選擇了一種更為激進的技術路線:要把腦機接口放進人體里。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收集、識別和轉化大腦信號,將人腦發(fā)出的指令直接傳遞給指定的外部機器。
在此次“雙馬對話”中,馬斯克也反復提到了Neuralink:“Neuralink必須得到重視,不然我們就會落后?!薄拔覀儽仨氃谶@一技術上加快腳步跟上,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p>
馬斯克認為,Neuralink的腦機接口技術不僅可以幫助截癱患者或是腦部受損的人士,還有望使得人類的能力大大增強,還可以改變傳統(tǒng)教育方式,使人類更高效地獲取信息。
但是馬云不以為然。
馬云與馬斯克為什么“不在一個頻道上”?
“人從來沒有辦法制造一個人。計算機就是機器,機器就是一個玩具。我們要有信心,機器只有芯片,而我們有我們的心,我們的心是智慧的來源?!?/p>
馬云說自己很樂觀,“我不覺得AI是一種威脅,我不認為人工智能是很恐怖的東西,因為人類很聰明。我覺得AI很好很有意思,我們會擁抱它?!?/p>
在他看來,計算機可能更聰明,但是人類要有更多的智慧。聰明是學術驅動的,但是智慧是經驗驅動的?!坝嬎銠C很聰明,但是是人類發(fā)明了計算機,我從來沒有看到計算機發(fā)明一個人?!?/p>
“哪個人類創(chuàng)造的東西比人更聰明?”馬云問。
馬斯克提到了AlphaGO,“計算機已經在很多方面比人更聰明了,我們的目標在變得更高。比如過去下棋是聰明人才會下的,現(xiàn)在你的手機就可以下棋,而且AI能打敗世界冠軍……人們和計算機下圍棋像你和宙斯斗爭一樣沒有希望的,我們差太遠了?!?/p>
圖/視覺中國
馬云反駁到,“和計算機下棋這很愚蠢,像100年前人們創(chuàng)造了機器,人們說人不可能比汽車跑得快,只有傻子才會去和汽車賽跑。圍棋是為人類設計的,讓人和人下棋的,為什么人要和計算機下棋呢?我從來不下棋,也不和計算機下圍棋。”
“很高興看兩個計算機下棋,但是我對于和計算機下棋沒有興趣。有些人很悲傷說計算機比人聰明,計算機下棋下得更好,我覺得和計算機下棋很傻,不要這樣做,我們要做我們擅長的事情。”
馬云提到了擅長的事情。
其實,很多人會去討論馬云與馬斯克的觀點誰對誰錯,在開幕式后的論壇環(huán)節(jié),也有圓桌對話主持人提出讓嘉賓站隊支持馬云還是馬斯克的觀點,結果是3:1,馬斯克票數(shù)更高?,F(xiàn)場,嘉賓預測,到2050年,機器人整體智能會超過人類,雖然目前機器人只是嬰兒的水平。
同時,也有人吐槽,“雙馬”對話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甚至有點尷尬。
AI到底能不能威脅到人類?這可能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馬云與馬斯克,一個更關注現(xiàn)實問題,一個對未來更有熱情,這與二者所接觸的文化有關,也與他們所從事的領域有關。就像馬斯克會努力登上火星,馬云則會去敦煌種樹。
而現(xiàn)實問題是,現(xiàn)在與未來都是人類需要去思考和準備的。
馬云提到,到外太空也許聽上去很不錯,但如果我們能夠把資源都花在地球上,比如從海洋當中取出垃圾,這比去外星更難,AI可以幫助我們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解決問題。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