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12月6日消息 高通在當?shù)貢r間周二開始的驍龍技術峰會上,推出了驍龍865、驍龍765及驍龍765G移動平臺,其中最高端的驍龍865將由臺積電代工,驍龍765及驍龍765G為三星代工,那么為什么高通會選擇兩家工廠分別代工呢?
在第二日問答環(huán)節(jié),高通對上述問題作出了回答。高通稱,我們在為每一款芯片選擇代工廠時,都會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一些技術參數(shù),比如說芯片的功耗、封裝尺寸等,也包括一些商業(yè)上的考慮,比如說晶圓可用性、投產(chǎn)速度和供應鏈多樣性等。對于驍龍865和驍龍765而言,這兩款芯片的計劃出貨量都非常大。而從技術參數(shù)的層面上,臺積電和三星在功耗、性能等方面的表現(xiàn)相差無幾,因此我們最后的決定更多還是基于商業(yè)考慮,以確保供貨的多樣性。這兩家廠商都是全球領先的代工廠商,我們這次即采用了臺積電最先進的量產(chǎn)制程工藝技術,也采用了三星最先進的量產(chǎn)制程工藝技術,以確保我們能有更充足的供貨量和更高的供應多樣性。
另外,在回答為什么驍龍865使用了臺積電的7納米制程工藝,而沒有選擇臺積電的7納米EUV技術時,高通稱,我們采用的是其N7P(臺積電第二代7nm FinFET)工藝。EUV是一種面向制造的技術,能讓生產(chǎn)制造商避免雙重/三重/四重曝光(Double/Triple/Quadruple Patterning),從而節(jié)省大量晶圓生產(chǎn)時間。但是該技術對于最終用戶體驗來說并不會有太多實質(zhì)影響。對用戶來說重要的是功耗、性能、還有面積大小,而代工廠的產(chǎn)能或是減少芯片光罩的層數(shù)(layers)就不是用戶關心的了。和用戶息息相關的是供貨量是否充足。我們和臺積電合作,采用的是其最先進且能夠支持大規(guī)模供貨的制程工藝。隨著時間的推進會逐步向EUV工藝遷移,但是該技術是一種生產(chǎn)技術,并不會因為縮小晶體管的體積而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所以現(xiàn)在大部分其他廠商采用的仍然是N7P工藝而非EUV工藝。據(jù)我所知,只有一家廠商采用了EUV工藝,但是供貨量應該也不是非常龐大。我們需要保證更大量的供應,需要為用戶帶來更多實際的使用體驗提升。EUV制程工藝只是在生產(chǎn)制造的物理層面的提升。
廣告聲明:文內(nèi)含有的對外跳轉(zhuǎn)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