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日夜間
    隨系統(tǒng)
    淺色
    深色
  • 主題色

蘋果自研 M1 芯片 Mac 電腦降世,能否打破傳統(tǒng) PC 格局

2020/11/11 4:12:33 來源:新浪科技 作者:于澤 責編:騎士

今年 6 月的 WWDC 上,蘋果首次宣布了將于年底前推出基于自研的 “Apple Silicon”芯片家族處理器的計劃。這標志著蘋果已決定放棄英特爾的 x86 架構,轉投 ARM。采用 x86 架構英特爾處理器的較輕負載設備 MacBook 成為這一歷史性變革的重要 “親歷者”。

預熱海報

北京時間 11 月 11 日,海報中所描繪的重磅猛料 “One More Thing”與我們如期而至。蘋果首款自研電腦芯片 M1 伴隨 MacBook Air、MacBook Pro 13 和 Mac mini 正式問世,這是否將是一次意義深遠的舉措?它能否改變處理器市場乃至 PC 市場的遠景格局?。

歷史上的架構革命讓 Mac 順風順水

革命,這個詞今天已經在科技圈里被用爛了,但對于蘋果架構轉變這件事來說,它確實襯得上這么一個響亮的動詞。架構革命往往意味著,打破目前固有成熟模式,從底層硬件自下而上完全重塑一套軟硬件系統(tǒng)和生態(tài)。實際上正是這些架構革命造就了蘋果 Mac 今天的市場地位,幾乎每一次架構變革都讓蘋果 Mac 順應時代乘風破浪。

三款蘋果芯片產品

2005 年,這是蘋果歷史上第三次發(fā)起架構變革,也正是這次從 PowerPC 架構轉向英特爾 x86 架構的操作,令蘋果 Mac 產品迎來了長達的 15 年的快速發(fā)展。借助著英特爾處理器的成熟基礎和蘋果自身 OS 的發(fā)展理念,蘋果的 Mac 成為目前 PC 市場上不同于 Wintel 產品模式絕無僅有的存在。

x86 架構 PC 為何必然面臨變革?

既然蘋果使用英特爾處理器讓 Mac 獲得空前發(fā)展,蘋果為何還要突破舒適圈主動求變?最核心本質的思考是未來移動互聯(lián)網的生態(tài)需要大融合。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今天我們在手機上每天看的抖音、B 站各類移動應用與 PC 之間的使用場景是完全割裂的。這些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應用已經演變成人們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但它們并不能無縫運行在我們的 PC 上面,不管是 Windows 10 系統(tǒng)還是 macOS 系統(tǒng),面向 ARM 架構開發(fā)的移動端應用都需要針對 x86 架構重新進行適配或虛擬化運行。所以,我們在 PC 端雖然也能使用微信、B 站,但它們都需要以一款獨立的 PC 應用或者以獨立的網站形式運行。這不僅割裂了用戶很多的移動端和 PC 端的使用場景,也大量增加了開發(fā)人員的工作量。

ARM 與 x86 必然面臨博弈

此外 IoT、5G 等萬物互聯(lián)場景,都要求未來設備間的信息交流、生態(tài)融合必然要求芯片向低功耗高數(shù)據并發(fā)的方向發(fā)展。而 ARM 由于其基于簡單指令集的特點,不僅設計更簡單、迭代效率更高、還具有高效能低功耗的特點,特別適用于未來人們數(shù)字生活的需要。反觀 x86 架構,它基于復雜指令集,雖然在游戲、渲染、電影后期這些重度負載需求當中有一定運算優(yōu)勢,但 x86 架構芯片本身設計復雜,功耗相對較高,開發(fā)困難,技術路線相對緩慢,越來越展現(xiàn)出應用前景的專業(yè)性和局限性。

所以,PC 作為我們日常的重要交互媒介之一,必然走向更廣泛融合的方向。架構變革是一道必然要跨越的門檻。

Wintel 聯(lián)盟做不成,但蘋果不一樣

蘋果的創(chuàng)新方式,從來都不是做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但蘋果無疑是科技發(fā)展歷史上 “最會吃螃蟹的人”。

傳統(tǒng)手機向大屏手機變革的時代,英雄輩出。HTC、多普達都曾經是觸屏手機的先驅者,然而當蘋果的 iPhone 問世之后,蘋果便主宰了觸屏手機的未來格局。回到 PC 架構變革,蘋果同樣不是 PC 架構變革的先驅者,但先驅們都失敗了,而蘋果是唯一可能成功的。

已成為科技歷史塵埃的 Surface RT

其實往前倒退 8-10 年,微軟和英特爾早就已經意識到了 x86 和 ARM 必然會有架構之爭,于是早早開始架構引領嘗試。那些年微軟大力主推 Windows Phone,一款又一款彩色的 Lumia 的確為當時的手機市場帶來了變化,英特爾也在 2012 年 - 2015 年之前主推過 Atom 處理器的 x86 架構手機,并且讓 Atom 同時支持 Windows 系統(tǒng)和安卓系統(tǒng)。微軟 2012 年開始推出基于 ARM 架構的 Surface RT,首次從 PC 端嘗試向移動化的生態(tài)轉型。

最后一款印著 NOKIA 標志的 Windows Phone 手機 Lumia 830

當然,這些努力后來的結果我們都是知道的,隨著英特爾全面放棄移動處理器業(yè)務,微軟 Windows Phone 在市場上徹底絕跡,非 x86 架構 Surface 的體驗大崩盤,徹底宣告了這些融合轉型的失敗。

微軟敗了,Windows 系統(tǒng)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長期的使用方式,都限制著這些應用模式轉型難以與移動融合,ARM 架構的 Surface 體驗又十分糟糕。

英特爾敗了,x86 架構高功耗,復雜的兼容性挑戰(zhàn)注定它無法勝任與未來移動世界的接軌,所有新興的未來領域都選擇了 ARM 而非 x86。

但蘋果不一樣,蘋果的關鍵是系統(tǒng)和生態(tài)都掌握在自己手中,macOS 可以在 x86 芯片上運行,也可以通過適配在 ARM 上面運行,macOS 里面的重要軟件也可以通過可預期的努力實現(xiàn)全部適配。蘋果要做的,就只是等待時機,當蘋果生態(tài)羽翼豐滿,從 x86 架構轉向 ARM 就變得順理成章。

M1 芯片

MacBook 新品全系都用上 M1

M1 是蘋果首款自研芯片,也是第一款用在 Mac 系列上的自研 SoC 芯片。M1 采用 5nm 工藝,擁有 160 億個晶體管,集成了 CPU、GPU 和緩存。8 核心中 4 個主打高性能,另外 4 個兼具高效能。單個高效能內核就可以比肩 MacBook Air 系列雙內核的速度,這也意味著 M1 更加高效。

配備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 主板

5nm 制程工藝讓我們對這款搭載 ARM 處理器的 MacBook 也多了些期待。官方稱 M1 的 CPU 性能和 GPU 性能比之前的筆記本芯片都要快。

從參數(shù)來看,M1 的單核性能提升有限,但多核性能提升巨大。首發(fā)產品包括了 MacBook Air、MacBook Pro 13 和 Mac mini,除了搭載上全新的 M1 處理器之外,MacBook 系列的整體設計相比上一代沒有大的變化。

使用 M1 芯片的 MacBook Pro

作為自研處理器 M1 的首次亮相,蘋果并沒有采取保守策略,而是非常有信心的直接給 MacBook Air 和 MacBook Air Pro 以及 Mac mini 都上了 M1,這說明在蘋果看來 M1 的性能滿足 MacBook 筆記本產品的需要是沒有問題的。

那么問題來了,更吃性能的 iMac、iMac Pro、Mac Pro 什么時候上 M1?畢竟在蘋果自研處理器達到英特爾和 AMD 旗艦水平之前,蘋果沒有理由為了推廣 ARM 架構,而讓這些重負載產品反向降級。全面更換 ARM 架構只是時間問題,對蘋果來說,2 年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時間尺度。

PC 格局要變天了?

當然,處理器的性能至關重要,但如果能在首發(fā)的產品上實現(xiàn)蘋果所預期的性能體驗,那么架構轉型的第一步就算實現(xiàn)了。更多體驗細節(jié)的部分則由系統(tǒng)和軟件的優(yōu)化完成,好在蘋果更換架構并不是一時拍腦門的想法,面對這項復雜的工程,蘋果很早就開始了系統(tǒng)、軟件的遷移和開發(fā)者遷移工具的研發(fā)。

Big Sur 系統(tǒng)

比如 macOS 最新的 Big Sur 系統(tǒng),Big Sur 系統(tǒng)不僅流暢運行在 ARM 架構的展示機上面,就連 Photoshop、Lightroom、Final Cut Pro、Office、Maya 這些偏向生產力的專業(yè)領域軟件都已經能夠完美適配運行。Big Sur 的基礎架構也經過優(yōu)化,以解鎖 M1 芯片的實力,包括用于圖形處理任務的 Metal 和用于機器學習的 Core ML 等開發(fā)者技術。

蘋果為開發(fā)者快速遷移所推出的套件解決方案

此外,為了幫助開發(fā)者快速將更多軟件遷移到新的架構平臺上面,蘋果還推出了同時支持 x86 架構和 ARM 架構的 Universal、Rosetta、虛擬化等一套解決方案。通過這些套件,開發(fā)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將目前軟件遷移到 ARM 架構的 macOS 上面。

Mac mini 也用上了 M1 芯片

PC 格局或許真的要變天了,我們不妨大膽猜想。

可預見的未來,ARM Mac 肯定將與目前移動端的 iOS 進行生態(tài)融合,未來在 iOS 上面運行的應用和開發(fā)者新創(chuàng)造的應用,將無需二次調試,就可以同時在 iOS 和 macOS 上面運行。PC 端和移動端將變得模糊,二者將完全實現(xiàn)統(tǒng)一。到那個時候,蘋果甚至會發(fā)布一款大一統(tǒng)系統(tǒng),從此蘋果所有設備都將使用統(tǒng)一的操作系統(tǒng)。

進一步展望未來,蘋果不需要再跟隨英特爾迭代周期去發(fā)布新的 Mac 產品,同時由于不再需要維持 x86 架構的專利技術費用,芯片只需要代工費用,Mac 設備整體成本也將進一步降低。

PC 固有格局能否被打破

接著,蘋果會為了提高這種統(tǒng)一性 PC 的普及,推出非常非常便宜的入門級設備,令消費者通過蘋果的產品生態(tài)得到前所未有的統(tǒng)一體驗,并逐步替換 iMac、Mac Pro 等高性能品類,進一步蠶食普通 x86 架構的市場份額,越來越接近主流,接近大眾消費。而 x86 架構則會在市場的板塊運動中逐漸走向邊緣需求、頂端需求、重度負載需求和企業(yè)化需求,偏離絕大多數(shù)用戶輕松的日常生活,成為純粹的生產力工具。

以上便是蘋果構思的劇本。至于劇本是否會按蘋果既定的方向順利發(fā)展,還要看蘋果以及其他 PC 廠商的后續(xù)操作。目前這個階段恐怕誰也難以給出肯定的回答,畢竟科技產業(yè)是當今最高速發(fā)展的行業(yè)。但只要按照這個既定的方向走,蘋果無疑是那個最有可能打破 x86 行業(yè)壁壘,一改 PC 市場格局的厲害角色。

蘋果京東自營店:點此前往。

蘋果2020秋季新品發(fā)布會專題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相關文章

軟媒旗下網站: IT之家 最會買 - 返利返現(xiàn)優(yōu)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軟媒旗下軟件: 軟媒手機APP應用 魔方 最會買 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