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度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在北京成立了集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度科技”)。新成立的集度科技注冊資本為 20 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夏一平。這家公司的經(jīng)營范圍包括了汽車制造、換電以及相關零部件技術服務等。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今年 3 月,百度就和吉利旗下的上海華普汽車有限公司,就在上海合資成立了總注冊資本為 20 億元的集度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度汽車”),其中百度和吉利分別認繳了 11 億元和 9 億元。
通過上述信息可以看得出來,集度汽車和集度科技的業(yè)務范圍大致相近。不過,相較于此前百度與吉利在上海合資成立的集度汽車,集度科技則是百度在造車領域的一家獨資公司。那么,同樣是造車,百度為什么要在集度汽車之外,再獨資成立一家科技公司呢?
集度科技意欲何為
其實在合資模式下,其中一方另外成立獨資公司的情況數(shù)不勝數(shù)。比如說在傳統(tǒng)車企當中,廣汽集團除了分別和豐田、本田合資成立了廣汽豐田、廣汽本田之外,還有兩家廣汽獨資的廣汽傳祺、廣汽埃安。以造車新勢力為例,阿里巴巴除了和上汽集團合資成立了智己汽車之外,它自己還成立了斑馬網(wǎng)絡技術有限公司。
雖然百度目前還沒有對外言明獨資成立集度科技的用意,但是大概也就是這么一個套路。另外,考慮到吉利和百度才達成合作,目前正處在蜜月期,所以不管怎么樣他們倆之間肯定不會出現(xiàn)互相拆臺的情況。
眾所周知,百度雖然屬于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企業(yè),但是它深耕汽車領域多年,它的 apollo 計劃已經(jīng)為其儲備了眾多的高精尖汽車技術。其實,我們可以根據(jù)兩條已經(jīng)暴露出來的線索來剖析集度科技成立的目的。
其一,集度科技的名字。從名字上來看,我們很容易通過集度科技這家目前由百度獨資的公司,聯(lián)想到集度汽車這家由百度和吉利合資的公司。所以小雷大膽猜測,直接為集度汽車輸送來自百度的技術就是集度汽車成立的主要目的之一。
其二,集度科技的獨資屬性。它的獨資屬性也就意味著百度能夠在集度科技的發(fā)展中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同時也意味著集度科技的技術不但可以輸出給集度汽車,也完全可以以智能汽車技術供應商的身份將技術對外供應給其他有需要的企業(yè)。要知道,百度 apollo 計劃中的眾多智能化技術可是讓不少企業(yè)都為之眼饞的。
站在技術共享的角度上來看,集度科技更像是復制了吉利的騷操作。在和百度的合作中,吉利的 SEA 浩瀚架構不也是一樣貨賣百家嘛?由此可見,百度的技術絕對不會存在讓吉利獨享的說法。
看到這里,相信有不少朋友都察覺到了,除了百度想要通過集度科技發(fā)展成為汽車技術供應商之外,在此之前,華為、大疆這些科技企業(yè)也更加傾向于成為汽車技術供應商。那么,相較于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賽道,加入汽車技術供應商這條賽道到底有多香呢?
智能汽車供應商到底有多香
首先,雖然傳統(tǒng)汽車技術供應商領域已經(jīng)基本被博世、大陸等幾個巨頭壟斷,但是它們和如今的傳統(tǒng)車企一樣,都面臨著轉型的難題。智能汽車技術供應商和傳統(tǒng)汽車供應商之間的競爭,就像是造車新勢力和傳統(tǒng)車企之間的競爭,以特斯拉為首的造車新勢力在科技、新能源等方面已經(jīng)給傳統(tǒng)車企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國內(nèi)新興的智能汽車供應商,與傳統(tǒng)汽車技術供應商之間的競爭也是如此,它們之間的實力差距其實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大。憑借著新能源、車聯(lián)網(wǎng)以及自動駕駛等智能化技術優(yōu)勢,實現(xiàn)對巨頭的彎道超車,這就是華為、大疆、百度想要成為智能汽車技術供應商的理由與野心。
其次,技術供應商并不需要像負責整車制造的車企那樣擁有全套的汽車制造技術。要知道,覆蓋面大而全的整車制造技術,一直都是國內(nèi)自主品牌以及包括特斯拉在內(nèi)的造車新勢力無法忽視的痛點,也是最容易被消費者吐槽的槽點。
技術供應商則不同,它們只需要將自己擅長的領域發(fā)揮到極致就能夠很好地活下去。以米其林為例,它只需要將所有精力都放在輪胎上,就能在它所在的領域大放異彩。這也是不具備整車研發(fā)能力的百度想要成為技術供應商的主要原因。
最后,一家發(fā)展成熟的技術供應商,它的盈利能力并不弱于大多數(shù)整車制造商。以汽車技術供應商第一巨頭博世為例,2020 年博世僅僅是汽車技術板塊的全年銷售總額就高達 423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 3277 億),這樣的銷售額足以讓絕大多數(shù)單一汽車品牌望塵莫及。相信未來百度 apollo 計劃徹底對外開放之后,集度科技給百度帶來的利潤也未必會比集度汽車少。
總結
集度科技預示著百度不但要涉足整車制造,更要將 apollo 滲透進其他汽車平臺之中,成為像華為、大疆一樣的智能汽車技術供應商。
在小雷看來,中國的汽車產(chǎn)業(yè)想要實現(xiàn)彎道超車,不僅僅要通過新能源汽車本身實現(xiàn)對國外傳統(tǒng)車企巨頭的超越;還要通過智能汽車技術的發(fā)展彌補中國在技術供應商方面的空缺,這才是真正全方位地彎道超車。
廣告聲明:文內(nèi)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