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 月 4 日消息,今年以來,元宇宙成為科技圈和資本圈大熱的話題。騰訊、字節(jié)跳動、網易、莉莉絲、米哈游等大廠紛紛進入相關領域,國外微軟、英偉達等科技公司也均已布局。
隨著國外著名社交網站 FaceBook(臉書)上周鄭重宣布改名為 Meta(元),并“全面轉型成元宇宙公司”,從而將這一概念推到了一個熱度新高點。
大家對于“元宇宙”可能還有些陌生。簡單來講,這個詞譯自英文“Metaverse”,即 Meta (意即“超越”、“元”)和 verse (意即“宇宙 universe”)兩個詞合成,而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 1992 年美國作家尼爾?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說《雪崩》中,目前“元宇宙”并沒有一個公認的權威定義。
維基百科釋義,元宇宙是一種虛構世界,或稱為形上宇宙、元界、超感空間、虛空間,通常被用來描述未來互聯(lián)網虛擬環(huán)境的概念,于共享、持久的虛擬現實組成一個可感知的虛擬宇宙,此合成環(huán)境包含對象、常駐用戶與其交互關系,并存在于虛擬定義的時間中。旨在提供連接用戶長時間登錄和交互。
此外,新華社今日也發(fā)布了多篇關于元宇宙的文章,援引多名受訪人士的話提出,元宇宙作為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融合的載體,蘊含社交、內容、游戲、辦公等場景變革的巨大機遇。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沈陽認為,元宇宙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lián)網應用和社會形態(tài),它基于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以及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通過區(qū)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tǒng)、社交系統(tǒng)、身份系統(tǒng)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編輯。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左鵬飛認為,元宇宙熱背后有著深刻的經濟社會原因 —— 移動互聯(lián)網紅利已經到頂并開始消退,元宇宙作為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融合的載體,蘊含著社交、內容、游戲、辦公等場景變革的巨大機遇,傳統(tǒng)數字科技企業(yè)和新興初創(chuàng)企業(yè)都想抓住未來賽道機遇。
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近期發(fā)布的《2020-2021 元宇宙發(fā)展研究報告》認為,2020 年是人類社會虛擬化的臨界點,為 2021 年成為元宇宙元年做了鋪墊。一方面疫情加速了社會虛擬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下,全社會上網時長大幅增長,“宅經濟”快速發(fā)展;另一方面,線上生活由原先短時期的例外狀態(tài)成為常態(tài),由現實世界的補充變成了與現實世界的平行世界,人類現實生活開始大規(guī)模向虛擬世界遷移,人類成為現實與數字的“兩棲物種”。
不管怎么樣,“元宇宙”已經出現在我們眼前,只是目前受制于技術的局限性還無法實現將預期的場景完美地實現,但它的前景確實足夠誘人,如彭博行業(yè)研究報告預計元宇宙將在 2024 年達到 8000 億美元市場規(guī)模,普華永道預計元宇宙市場規(guī)模在 2030 年將達到 1.5 萬億美元。
IT之家了解到,當前元宇宙產業(yè)整體上還處于早期階段,從算力條件、網絡技術、擴展現實等現狀來看,業(yè)界人士稱相關產業(yè)預計還需要 10 至 20 年的發(fā)展時間。
左鵬飛認為,在技術升級與需求升級的合力作用下,元宇宙的場景實現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也代表著未來的大方向,建議我國從技術、標準、應用、法律等層面支持元宇宙產業(yè)發(fā)展。
“從技術方面來看,技術局限性是當前我國元宇宙發(fā)展面臨的最大瓶頸,尤其是移動通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底層架構性信息技術亟需提升。我國應加大基礎信息技術研發(fā)投入,鼓勵和支持相關企業(yè)加強基礎研究,增強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穩(wěn)步提高技術成熟度?!弊簌i飛說。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