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日夜間
    隨系統(tǒng)
    淺色
    深色
  • 主題色

日系三強本田 / 豐田 / 日產電動汽車對比:還在“油改電”,配備單車道 L2,智能座艙亮點不足

車東西 2022/5/5 20:02:19 責編:瀟公子

上周,日系三強品牌的電動車集體在中國市場攤牌了!

東風本田 e:NS1 正式上市,售價 17.5 萬~21.8 萬;廣汽豐田和一汽豐田的 bZ4X 開始預售,價格范圍 22 萬~30 萬;東風日產 Ariya 開啟盲訂,預計很快就將上市。面對勢如破竹的國產電動汽車,首次出牌的日系三強到底能不能打?

如今,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早已充分打開,市占率逼近 30%。不過,根據(jù) 3 月上險數(shù)據(jù),國內賣得最好的新能源車中,前 20 名沒有一個日系品牌。

很顯然,留給日系三強電動車的市場和時間都不多了。

那么這三款車能否在國內新能源市場打開局面呢?動力和續(xù)航上,e:NS1、bZ4X、Ariya 相比同級別的自主、合資品牌都沒有優(yōu)勢,在智能化層面,三款車的配置都明顯落后 2022 這個時代,甚至正在被自主品牌車型吊打。

▲ 日系三強純電車對比

e:NS1、bZ4X、Ariya 都僅有單車道 L2 自動駕駛,然而行業(yè)現(xiàn)實是,15 萬級別的車正在配備指令式變道、20 萬元的車將具備 NOA 功能,30 萬元的車將具備脫手駕駛甚至城市 L2 的功能。

在智能座艙的配置上,三款車僅有基礎的導航和語音操控,支持手機 App 控制車輛,和現(xiàn)售車型相比沒有明顯的升級。像是更實用的下載 App,觀看視頻,語音系統(tǒng)的可見即可說、連續(xù)對話等功能三款車都不支持。

可以說,日系三強在 2022 年推出的三款純電車,基礎參數(shù)難以和自主品牌純電車形成優(yōu)勢,對比純電標桿特斯拉 Model Y,則相差更遠。

如今,國內車主對智能有著強烈的渴求,姍姍來遲的日系三強電動車,如何讓中國人買單呢?

01. “油改電”還在繼續(xù) 性能參數(shù)無優(yōu)勢

本田 e:NS1、豐田 bZ4X、日產 Ariya 的定位各不相同,因此這三款車從電動性能上有著不同的對手車型。

1、本田對標自主品牌 15 萬純電

在電動性能上,e:NS1 的表現(xiàn)并不亮眼。其單電機最大功率為 150kW(約合 204 馬力),最大扭矩為 310N?m。相比同級燃油車本田 XR-V 的 1.5T 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動力沒有明顯的提升,多了 28 馬力,90N?m 扭矩。但是 e:NS1 車重卻比 XR-V 增加了近 300kg,e:NS1 實際駕駛的動力感受可能還不如 XR-V 的高配版。

▲ 本田 e:NS1

如果與同級別的小鵬 G3i、比亞迪宋 PLUS EV 相比,自主品牌車型的優(yōu)勢其實并不明顯。

▲ 本田 e:NS1 對比同級自主品牌車型

例如小鵬 G3i、比亞迪宋 PLUS EV、本田 e:NS1 的電機動力參數(shù)基本相同,電池容量都在 70kWh 左右,小鵬 G3i 高配車型擁有 520km NEDC 續(xù)航,比亞迪宋 PLUS EV 擁有 505km NEDC 續(xù)航,本田 e:NS1 高配車型擁有 510km CLTC 續(xù)航。由于標準不同,三車續(xù)航的紙面參數(shù)差異并不明顯。

▲ 小鵬 G3i

可以說,本田 e:NS1 有著不低于平均水準的電動性能。但如果從另一方面分析,在電動時代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間的性能差異幾乎為 0,合資品牌的優(yōu)勢正漸漸變少。

從本田亮相 e:NS1 的那一刻起,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這款車底盤下方凸出了一大塊電池。僅從這一點出發(fā),e:NS1 就有著滿滿的“油改電”意味。

e:NS1 這款車基于前驅純電架構 e:N Architecture F 打造,為單電機前驅動力系統(tǒng)。拆解圖中也能看到,該平臺的電池 Pack 上部并不平整,應該是為燃油車結構讓出了不少空間。

▲ 本田前驅純電架構 e:N Architecture F

再加上 e:NS1 擁有和東風本田 XR-V、廣汽本田繽智兩款燃油車完全相同的 2610mm 軸距,還是中國團隊研發(fā)的國內市場特供車,基本上可以判斷,東風本田 e:NS1 和即將上市的廣汽本田 e:NP1 就是基于燃油平臺打造的電動車。

▲ e:N Architecture 動力系統(tǒng)

而在去年亮相的本田電動平臺中,e:N Architecture W 則擁有全輪驅動或后輪驅動兩種動力總成,還采用了純平的動力電池包,這或許才是真正的純電平臺。

2、豐田 bZ4X 對標大眾 ID.4

豐田 bZ4X 擁有單電機前驅和雙電機四驅兩種動力,前驅車型配備 150kW(約合 204 馬力)電機,最大扭矩 265N?m。四驅車型配備雙 80kW(約合 109 馬力),共 160kW(約合 217 馬力)功率電機,最大扭矩 336N?m。

▲ 豐田 bZ4X

在電池容量上,先前發(fā)布會并沒有說明。車東西向廣汽豐田銷售了解到,bZ4X 配備了容量為 72.82kWh 的電池。相比本田 e:NS1,豐田 bZ4X 的電池容量并沒有顯著提升,但續(xù)航卻有明顯進步。其兩驅車型擁有 615km 的 CLTC 續(xù)航,四驅車型擁有 560km 的 CLTC 續(xù)航。

加上豐田 bZ4X 的預售價區(qū)間為 22 萬元~30 萬元,定位明顯更高,豐田面對的對手們也更強了。

找遍整個汽車市場,20 萬元~30 萬元間的純電 SUV 確實不夠成熟。

自主品牌車型中,比亞迪唐 EV 是同車型尺寸中最拿得出手的一款車,但預售價已經超過 30 萬元。而其他車型則明顯弱勢,廣汽埃安 LX、零跑 C11、威馬 W6…… 這些車型無一例外,都沒能真正撬動 20 萬元~30 萬元市場。

▲ 豐田 bZ4X 對比大眾 ID.4

反而是合資品牌在這一市場中過得不錯,尤其是大眾 ID.4。根據(jù)今年 3 月國內新能源車上險量數(shù)據(jù),南北大眾的 ID.4 X 和 ID.4 CROZZ 兩款車型的上險量分別為 2527 輛和 3230 輛,合計 5757 輛。

▲ 上汽大眾 ID.4 X

而豐田 bZ4X,是又一個來挑戰(zhàn) 20 萬元~30 萬元價位的純電車型。

相比大眾 ID.4,豐田 bZ4X 擁有相似的續(xù)航能力,但是 ID.4 電池容量多了 10kWh。同時,四驅版 ID.4 的性能相比 bZ4X 更強勁,而豐田更像是把兩驅的動力分配一半給后軸,四驅性能提升不明顯。

這里能得出第二個結論,在電動性能上,豐田 bZ4X 要面對真正的對手其實就是大眾 ID.4,并且兩款車主流車型的性能、續(xù)航做到了不相上下的水平,甚至可以用刀法精準來形容了。

3、日產 Ariya 對標 Model Y

日系三強真正的強者其實是東風日產 Ariya。

這款車還沒有發(fā)布參數(shù),也沒有具體的價格信息,但從此前的申報情況看,這款車確實不簡單。

▲ 東風日產 Ariya 申報圖

東風日產 Ariya 也分為單電機前驅和雙電機四驅兩個動力版本,其中單電機車型擁有最高 178kW(約合 242 馬力)功率,雙電機車型則擁有 320kW(約合 435 馬力)動力,動力系統(tǒng)直逼特斯拉 Model Y。

▲ 日產 Ariya 對比特斯拉 Model Y

但是在續(xù)航能力上,兩款車相差的距離有些大。目前,日產在美國已經公布了 Ariya 單電機車型的 EPA 續(xù)航估計值,約為 480km,雙電機版車型 EPA 續(xù)航估計值為 424km。對比美國版特斯拉 Model Y,高性能版車型 EPA 續(xù)航為 484km,長續(xù)航版車型 EPA 續(xù)航為 528km。

從續(xù)航能力上,無論是單電機還是雙電機的日產 Ariya,都敗給了 Model Y,但二者差距已經非常接近。

▲ 特斯拉 Model Y

此外,東風日產 Ariya 的高配車型擁有 87kWh 容量的電池,相比特斯拉 Model Y 高性能版多了 8.6kWh,車重卻多出了 200kg。在百公里加速性能上,日產 Ariya 也將有一定程度下降。

也就是說,日產 Ariya 本想做一款動力、續(xù)航全面對標 Model Y 的車型,但實際卻沒能在參數(shù)上占優(yōu)。

相對本田“油改電”,豐田 bZ4X 和日產 Ariya 都采用了純電平臺。因此在電動性能上,豐田和日產有了明顯的提升,同時定價也更高。

在電動性能的比拼之中,除了日產 Ariya 還不能真正對標 Model Y 以外,豐田 bZ4X、本田 e:NS1 在同價位區(qū)間都有一定的競爭力,參數(shù)上并沒有明顯落后,但也沒有拿到絕對的領先優(yōu)勢。

02. 僅配備單車道 L2 落后時代

動力和續(xù)航方面,本田 e:NS1、豐田 bZ4X、日產 Ariya 與同級別車型還能比拼得有來有回。而到了智能化領域,局勢就要發(fā)生改變了。

在自動駕駛方面,三款車都僅配備了單車道 L2 自動駕駛功能。

可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現(xiàn)實是,10 萬元級別的車已經擁有 L2 級自動駕駛功能,20 萬元級別的車擁有指令式變道等高級功能,30 萬元級別的車需要有 NOA、脫手駕駛等更多 L2 的高級功能。

可以說,日系三強純電車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明顯落后于這個時代了。

1、15 萬車型已有指令變道功能

本田 e:NS1 除了最低配車型,也都配備了 Honda SENSING 安全超感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能夠在高速路、城市快速路等路段實現(xiàn) L2 級自動駕駛功能,同時也有交通擁堵輔助功能,這兩項功能可以說是 L2 自動駕駛的基礎功能,也是 10 萬元級別車型的標準配置。

▲ 本田 e:NS1 配備 L2 自動駕駛系統(tǒng)

例如,在 15~20 萬元級別的車型中,與 e:NS1 同級別的小鵬 G3i 就擁有指令式變道功能,并且駛入彎道還會自動調節(jié)車速,在日常駕駛過程中,能夠明顯更省精力。

同時,小鵬 G3i 還支持自動泊入泊出車位,手機 App 泊車、召喚,遙控鑰匙泊車等多種泊車的高級功能。

2、20 萬元車型正在擁有 NOA

bZ4X 標配了第三代 Toyota Safety Sense(TSS 3.0)智行安全系統(tǒng),這也是國內首款配備這一系統(tǒng)的車型。不過,這套系統(tǒng)相比豐田其他車型上的 TSS 2.0,只有一些安全功能的升級(車門誤開預警系統(tǒng)和預判式主動駕駛輔助系統(tǒng)),沒有 L2 自動駕駛功能的提升。

▲ 豐田 bZ4X 輔助駕駛功能

這套系統(tǒng)的感知硬件為單目前視攝像頭和一個毫米波雷達,這兩個傳感器就能實現(xiàn) L2 級自動駕駛功能。

▲ 豐田 bZ4X 輔助駕駛硬件配置

但是 bZ4X 所處的 22 萬元~30 萬元價位中,已經有多款車型可以選配 NOA 功能。例如小鵬 P7、特斯拉 Model 3 都是這一價位段中的的強者,通過選配也都能實現(xiàn) NOA 功能。

▲ 特斯拉的 NOA 功能

3、30 萬元以上車型有更多高級功能

日產 Ariya 具體配置未知,但根據(jù)申報圖可以推測其配備了 ProPILOT 超智駕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具備 ICC 集成式自適應巡航功能,已經在天籟等多款車型上搭載。

上市之后定價可能更高的日產 Ariya 要面對寶馬 iX3、特斯拉 Model Y 的競爭。像是寶馬 iX3 擁有交通擁堵輔助功能,支持 60km / h 以內脫手駕駛,特斯拉 Model Y 也能選裝 NOA 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日產 Ariya 海外版車型配備了 ProPILOT 2.0 自動駕駛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可以實現(xiàn)導航輔助駕駛(NOA),開啟之后車輛能夠按照導航路線行駛,行駛過程中也能主動變道超車,或者出入匝道。

▲ 日產 ProPILOT 2.0 自動駕駛系統(tǒng)

并且,當車輛單車道巡航時,日產的 ProPILOT 2.0 還允許駕駛員松開雙手駕駛,只需要在超車變道時在方向盤上確認。

相對國內的 ProPILOT,ProPILOT 2.0 系統(tǒng)的傳感器更加復雜,擁有三個單目前視攝像頭、5 個毫米波雷達。

▲ 國產(左)和海外(右)日產 Ariya 輔助駕駛攝像頭對比

或許在未來版本的日產 Ariya 上,我們能體驗到這套系統(tǒng)。但從目前的申報圖來看,東風日產 Ariya 的前視攝像頭模組明顯更小,因此推測沒有配備 ProPILOT 2.0 系統(tǒng)。

整體來看,日系三強純電 SUV 的自動駕駛能力,相比在售車型,已經落后了整整一代,正在被自主品牌以及海外品牌車型吊打。

2022 年,恰逢英偉達 Orin 等大算力芯片上車之時,城市 L2 距離量產越來越近。日系三強純電 SUV 配備的高速路單車道 L2,已經難以吸引更多國內用戶。

03. 智能座艙亮點不足 繼承燃油時代

觀察 2022 年的純電車市場,智能座艙一定是新車的核心配置之一。

但在這方面,本田 e:NS1、豐田 bZ4X、日產 Ariya 仍然少有亮點配置。

本田 e:NS1 配備了 Honda CONNECT 3.0 智能座艙系統(tǒng),擁有 15.1 英寸中控屏幕和 10.25 英寸數(shù)字儀表,還有流媒體后視鏡以及駕駛員狀態(tài)感知系統(tǒng)。

▲ 本田 e:NS1 座艙

在中控屏幕上,e:NS1 能夠實現(xiàn) AR 實景導航、電子支付功能,也有 QQ 音樂、喜馬拉雅、云聽等娛樂功能。車內的 AI 語音助手能夠識別導航、音樂、車控指令,也能識別四川話、粵語等方言。

豐田 bZ4X 配備 7 英寸液晶儀表和 12.3 英寸中控屏幕,軟件、系統(tǒng)與旗下其他車型基本相同,無論是功能布局還是界面設計都十分相似。

▲ 豐田 bZ4X 座艙

功能上可以實現(xiàn)基礎的導航,也能用語音控制車窗、空調、導航、音樂、藍牙電話等車內軟硬件。同時還有音樂、播客、視頻等多樣的內容服務。從蘋果官網(wǎng)也能看到,bZ4X 支持了蘋果 CarPlay 手機映射系統(tǒng)。

比較遺憾的是,豐田并沒有為車機加入應用商店。

日產 Ariya 則是配備了雙 12.3 英寸屏幕,這套屏幕在汽車行業(yè)內相當常見。但由于這款車還沒上市,因此軟件功能暫時未知。但蘋果官網(wǎng)也顯示,日產 Ariya 將支持蘋果 CarPlay。

▲ 日產 Ariya 內飾

總結來看,日系三強純電 SUV 的智能座艙系統(tǒng)仍然相對基礎,功能上也正在被市面上的智能車吊打。

對比相同級別的合資車型,大眾 ID.系列標配了無線 CarPlay,車機自帶系統(tǒng)的本地優(yōu)化仍然不足。

▲ 大眾 ID.4 支持無線 Carplay

對比同級別的自主品牌車型,小鵬 G3i、比亞迪宋 PLUS EV 等 20 萬元以內的車型都擁有安卓車機。像是小鵬 P5,其智能座艙配置更為強大,擁有 8155 芯片,既能夠自由下載 App,又有連續(xù)對話、可見即可說等高級 AI 語音功能。

▲ 小鵬 G3i 智能座艙

誠然,在座艙智能化領域,合資品牌的本土優(yōu)化水平普遍不高,相比能下 App、能看視頻、能打游戲的“大平板”還有很遠的距離。

究其原因,還是軟件研發(fā)的投入不夠。近幾年,軟件已經是諸多海外品牌努力的方向。

曾經,國內的特斯拉車型沒有本地化的視頻 App,同時也沒有國內廠商專門為特斯拉車機提供軟件。因此特斯拉中國軟件團隊自己上手,陸續(xù)開發(fā)了優(yōu)酷、Bilibili 等本土化視頻 App。

▲ 寶馬 i7 后排屏幕

另外還有豪華品牌車型加入了國內公司的服務,例如奔馳為部分車機加入了華為 HMS for Car,寶馬加入了騰訊小場景,最新發(fā)布的寶馬 i7 為后排屏幕加入了華為應用商店和愛奇藝等本地化應用。

就在不久前,大眾宣布旗下 CARIAD 軟件公司成立國內團隊,研發(fā)人員已經超過 600 人,將來會主導電動車型 OTA 更新、自動駕駛研發(fā)。在 2020 年底,寶馬在中國的軟件研發(fā)團隊已經超過 400 人。今年 3 月,奔馳在上海成立了研發(fā)中心,將聚焦智能互聯(lián)、自動駕駛、軟件及硬件開發(fā)和大數(shù)據(jù)等領域研發(fā),預計這一團隊將有數(shù)百人的規(guī)模。

當歐美車企爭相在中國建立軟件研發(fā)團隊的時候,日系三強車企卻集體缺席了。而一個優(yōu)秀的本土軟件團隊,正是一套好用的智能車機系統(tǒng)的背后保障。

日系三強品牌少有應用生態(tài)層面的探索,更新相對滯后,更不用說打造智能座艙的創(chuàng)新形態(tài)。

2022 年推出的日系三強的純電 SUV,從智能座艙角度更是難以吸引國內用戶。

04. 結語:純電時代難有往日“日系三強”

從電動車發(fā)展初期,自主品牌就已經意識到,電動化就是中國汽車行業(yè)崛起的機會。因為電動汽車的三電系統(tǒng)普遍來自供應商,各家產品之間難以拉開巨大差距。

隨著智能化進入汽車行業(yè),這一現(xiàn)象變得更為明顯。海外車企本土化能力不足,恰好就是國內車企崛起的機會。

2010 年之后,日系品牌經歷了從谷底到巔峰的口碑逆襲,日系三強豐田、本田、日產在國內的銷量也都相當強勁。但是,日系品牌的電動化轉型確實晚了一步,2022 年才有了首批純電平臺車型。

除了入局較晚之外,本田 e:NS1、豐田 bZ4X、日產 Ariya 的電動性能并不突出、自動駕駛普遍落后同級車型一代,座艙配置大多也局限于基礎功能,讓這三款車有了更多“生不逢時”感覺。

如果再早一點,日系三強的純電車或許能打下另一片天。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相關文章

關鍵詞:電動汽車豐田,本田,日產

軟媒旗下網(wǎng)站: IT之家 最會買 - 返利返現(xiàn)優(yōu)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軟媒旗下軟件: 軟媒手機APP應用 魔方 最會買 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