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 F 越大光圈越小,F(xiàn)2\2.8\4 等數(shù)字怎樣計算?常常有朋友弄不明白光圈的本質(zhì),今天我從最基本的概念講一講,看看光圈數(shù)值是怎么計算出來的。
高能預(yù)警,文章較干,多喝水!
01、鏡頭的納光能力
咱們先從基本的概念入手:鏡頭可以納光,拍照時鏡頭先納光,再將光線傳送到 CMOS 上成像。鏡頭納光的多少就可以影響照片的明暗程度。
人們用“相對孔徑”來表示一個鏡頭納光的多少,相對孔徑就是“有效孔徑 ÷ 焦距”。
沒錯,焦距和孔徑都會影響進光量,現(xiàn)在知道為什么長焦鏡頭的光圈都小了吧。
鏡頭上也都標注著“相對孔徑”的大小,比如 1:2,意思就是這個鏡頭的最大相對孔徑是 1:2,是一支恒定光圈鏡頭。再比如 1:2.8~4,一般就是最短焦距時的最大相對孔徑的 1:2.8,最長焦距時的最大相對孔徑的 1:4。
下圖是 1:4-5.6 的相對孔徑
02、光圈數(shù)值 F
我們平時看到的 F 值以及 f / 值,都是“光圈系數(shù)”,光圈系數(shù)就是相對孔徑的倒數(shù),也就是“焦距 ÷ 有效孔徑”。
相對孔徑是 1:2.8 的話,對應(yīng)的光圈系數(shù)就是 F2.8 或 f / 2.8,把分數(shù)變成整數(shù),看著簡潔多了。
例如針對 50mm 的標準鏡頭而言,最大的通光直徑為 29.5mm,其最大相對孔徑的計算值為 29.5mm÷50mm=1:1.7。其最大光圈的計算值為 50mm÷29.5mm=F1.7。也可以理解為將通光直徑設(shè)為 1,焦距就對應(yīng) 1.7。
F 值越大,光圈越小,進光量越??;F 值越小,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大。
03、怎樣計算光圈數(shù)值
常見的光圈數(shù)值有 F1.4、F2、F2.8、F4、F5.6、F8 等大小,每個光圈相鄰 1 擋,進光量為 2 倍關(guān)系。
F1.4 比 F2 大 1 檔,F(xiàn)1.4 的進光量是 F2 的兩倍。放在實際應(yīng)用中,F(xiàn)1.4、10s、ISO100 拍出的亮度等于 F2、10s、ISO200 也等于 F2、20s、ISO100。
除了相鄰 1 檔的光圈,還有相鄰 1/3 檔的光圈,如 F5.6、F6.3、F7.1、F8,每檔光圈的進光量相差 1/3 倍,可以更加靈活的控制曝光。假如你使用了快門優(yōu)先模式拍攝,ISO 也設(shè)置了固定數(shù)值,只有光圈是相機自動。當前相機給出的光圈數(shù)值是 F6.3,你用曝光補償增加 0.3EV 的曝光值,相機就會把光圈設(shè)置為 F5.6。
那么,1.4、2、2.8 這樣的數(shù)字是怎么計算出來的呢?
假如我們正在用上面那支 50mm 鏡頭拍照,現(xiàn)在是光圈 F1.7。想要增大一檔光圈,就要把通光圓的面積變?yōu)樵瓉淼?0.5 倍。圓的面積是 πr2,讓面積成原來的 2 倍(2πr2),就要把 r 變成原來的√2 倍,約等于乘 1.414。
所以,光圈數(shù)值就變成了 50÷(29.5×1.414),變形得到(50÷29.5≈1.7)÷1.414。因此,相鄰一檔(2 倍)的光圈數(shù)值相差 1.414(√2)倍。相鄰 1/3 檔(1.3 倍)的光圈數(shù)值相差√1.3 倍。F2×√2 是 F2.8,F(xiàn)2.8×√2 是 F4,F(xiàn)5.6√1.3 是 F6.3。
你明白了嗎?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攝影研修社 (ID:shoujiPhotography),作者:張小張
廣告聲明:文內(nèi)含有的對外跳轉(zhuǎn)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jié)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