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手機還是相機,都有個“白平衡”,平時拍照很少有人去管它。但這不代表白平衡沒有用,弄懂后有很大用處。
白平衡是什么,應該怎么調整,對拍照有什么幫助呢,本文我們來詳細講解一下。
01、白平衡初步理解
白平衡,可以簡單理解為將白色還原成白色。
假如有一張白紙,它是白色的。但在彩燈的照射下,就變顏色了。好在相機有白平衡,拍出來的白紙就仍然是白色。
02、白平衡的工作方式
我們都知道,光線的三原色是紅、綠、藍,它們混合后就可以產生各種顏色。
相機上有 3 種元件,分別感受藍色、綠色、紅色的光線,在預置情況下這三個感光電路電子放大比例是相同的,為 1:1:1 的關系。
白平衡的原理就是改變他們的放大比例。假如現(xiàn)在的光線藍色、綠色、紅色比例為 2:1:1,那么白平衡就會改變放大比例為 1:2:2,最終還原成白色。
03、白平衡與色溫
在物理學中,絕對黑體從絕對零度(-273°)開始受熱,隨著溫度升高,會逐漸發(fā)出紅光、黃光、白光、藍光。
假如 A 燈泡發(fā)出的光線,與絕對黑體在 2000° 時發(fā)出的光線光譜相同,那么 A 燈泡的光線色溫就是 2000+273=2273K。
色溫非常高時,顏色偏藍;色溫非常低時,顏色偏紅。
白平衡是為了彌補偏色的,因此白平衡和色溫剛好相反。白平衡低的時候,拍出來的照片顏色偏藍,白平衡高時,拍出來的照片顏色偏紅。
重要結論
白平衡 = 環(huán)境色溫,不偏色。
白平衡 > 環(huán)境色溫,偏紅色。
白平衡 < 環(huán)境色溫,偏藍色。
04、色溫與相對色溫
如果按照絕對黑體定義的色溫,你會發(fā)現(xiàn)只能描述紅光、黃光、白光、藍光。那么綠色的光呢,紫色的光呢?
由于相對光譜功率分布的差異,一種光的坐標無法和絕對黑體的軌跡完全重合,于是就用最接近的絕對黑體坐標來表示色溫,這叫做“相對色溫”。
比如下面的圖片,A 點和 B 點的顏色雖然不一樣,但它們的相對色溫都是 10000K。
有許多教程都把色溫和相對色溫混為一談了,在閱讀時要根據(jù)上下文意思加以區(qū)分。
05、白平衡偏移
白平衡在調整偏色時,除了要找到對應的相對色溫,還要知道真實色溫與相對色溫差了多遠,朝綠色偏還是朝品紅色偏移了,最后才能做出相應的調整。
在修圖軟件中調整白平衡時,你也能看到兩個選項,一個叫“色溫”,用于改變相對色溫;一個叫“色調”,用于改變偏移的部分。
在單反、微單的菜單設置中,往往也提供了一個“白平衡偏移”選項,打開后你還可以手動調整。
不同品牌的相機名字可能不一樣,大家想研究的話可以自己找找看。但我覺得這個功能沒什么用。
06、白平衡的各種模式
AWB:這個是自動白平衡,英文自動白平衡的首字母縮寫,相機自動調整。適用于大部分偏色不嚴重的情況下。
預設模式:相機還根據(jù)常見光的顏色提供了許多預設,有陰天、鎢絲燈等各種模式,在什么環(huán)境下,就用什么模式。但是燈具廠商可不管你這一套,所以這個模式的實用意義不大。
手動模式(K):在這里你可以手動改變白平衡的數(shù)值。這個的實用意義也不大,因為你沒法改變偏移的顏色。
07、自定義白平衡
假如在一個暖黃色的燈光下,景物都發(fā)黃了,但是自動白平衡卻沒有校正偏色。
為什么呢?因為自動白平衡的調節(jié)程度是有限的,相機不清楚眼前的黃色是偏色,還是景物本身就是黃色。萬一它本來就是黃色的,我給你調成白色了,你還不得罵我啊。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自定義白平衡,原理就是“提供給相機一個白色”,讓相機“按照這個標準調整”。
自定義白平衡的方法:
1.以佳能單反為例。在同一光線環(huán)境下,對著純白色(白墻、白紙)拍一張照片,保證白色充滿整個畫面。
2.然后在菜單里選擇自定義白平衡,選擇剛才的照片為定義基準。
08、白平衡特殊玩法
第一個是改變照片顏色暗淡的問題。
我想拍攝一片竹子,面對綠油油的竹子,相機誤認為現(xiàn)場光線偏綠,就自動削減綠色,導致照片的色彩較為暗淡。
我手動自定義白平衡后,再拍攝竹子,照片顏色就不會太暗淡了。
手機上需要打開專業(yè)模式,以華為手機為例,可以先對著純白色物體取景(別拍),然后長按 AWB 鎖定白平衡,再拍攝照片。
第二個是營造特殊的偏色效果。
我想拍攝出偏藍色的照片,就可以先對著黃色(藍色的互補色)物體拍一張,用這張照片自定義白平衡。相機為了把黃色變成白色,會自動添加藍色,這樣拍出來的照片就都偏藍了。
當然了,也可以直接手動調整白平衡的 K 值,更加簡單。比如拍攝星空時,拍出來一般是黑色的,調整后就能得到藍色的夜空。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攝影研修社 (ID:shoujiPhotography),作者:手機攝影和 Photoshop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