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shù)谝恢畸W鵡學(xué)會翻垃圾桶的時候,人們只是感嘆這個小家伙怎么又聰明又可憐。
但仿佛是一眨眼的功夫,地球人就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完全低估了鸚鵡的智商,因為所有的鸚鵡現(xiàn)在都學(xué)會翻垃圾桶了。
鸚鵡們在感謝大自然的饋贈,垃圾桶成了罐頭,想吃飯掀開蓋子就行,但垃圾也被它們甩得到處都是。
而人類則對此感到棘手,不僅要在鸚鵡吃飽喝足后打掃衛(wèi)生,而且沒法用暴力方式對抗這些小動物。但反擊還是要做的,那就是武裝垃圾桶,讓鸚鵡沒法翻垃圾。
甚至在前幾天,還有研究文章表示人鳥的沖突仍在不斷升級中。
所以,能分出勝負(fù)嗎?
這場沖突發(fā)生在澳大利亞,部分地區(qū)的鸚鵡完全適應(yīng)了城市生活,可以用飲水機解渴,在垃圾桶里翻找食物,遍地都是自己的廁所。人們費力的把垃圾收集到桶里,它們輕松地把垃圾再翻出來。
在網(wǎng)友眼中它們吃東西的樣子很可愛,但在一些當(dāng)?shù)鼐用窨磥?,鸚鵡簡直就是會飛的老鼠,只不過顏值更高一些。
人們起初認(rèn)為把垃圾桶的蓋子蓋上就能阻止鸚鵡亂翻垃圾,但鸚鵡有辦法打開它。
它只需要站在邊緣,然后用腳扒開蓋子搞出一條縫隙,接著用嘴控制好桶蓋,就能把蓋子掀開,一套動作行云流水。
對它們來說,這就像是開盲盒,一只鸚鵡開垃圾桶還能吸引到周圍的同伴。
在這種開盲盒的氛圍下,研究人員意外地發(fā)現(xiàn),鸚鵡之間已經(jīng)在開始互相學(xué)習(xí)打開垃圾桶的技巧了。
因為起初會翻垃圾桶的鸚鵡只存在于大城市中,但隨后這種情況開始向著四周地區(qū)蔓延。換言之,這些小家伙不僅完全適應(yīng)了與人類一起生活,甚至還開始「進(jìn)化」自己的生存技能。
為了阻止鸚鵡對垃圾桶的入侵,人們想出了不少辦法。
一開始比較普遍的做法是給垃圾桶的蓋子增加重量,也就是加一塊石頭:
不過這顯然是又一次低估了鸚鵡的智商。
它們很快就明白了問題所在,然后開始推動翻滾石頭,把它弄到垃圾桶的邊緣,最后讓石頭墜落。接著該吃吃該喝喝,不耽誤填飽肚子。
這期間它們會用嘴控制住磚頭的頂部,讓這些不好移動的磚頭立起來,方便翻滾。
也會從底部出擊,利用杠桿原理,把磚頭挪開:
不行給孩子找個學(xué)上吧。
面對這種情況,人們繼續(xù)開始思考升級垃圾桶。包括不限于,用鞋子把垃圾桶卡?。?/p>
把垃圾桶上的重物固定住:
給垃圾桶加上釘子、皮筋兒:
用木棍把垃圾桶卡住,只留一個可以打開的小空間:
總之,研究人員查看了 3000 多個垃圾桶,不僅發(fā)現(xiàn)防御在不斷升級,同時鸚鵡也在不斷攻克難題。
例如你固定好的重物會被破壞,抽走。
它們還免疫玩具蛇、玩具貓頭鷹的恐嚇,甚至?xí)芽ㄗ±暗哪竟髋椤?/p>
對此,手工頻道大佬 Maker's Muse 也開啟了挑戰(zhàn)模式,想知道鸚鵡的極限在哪里。他首先設(shè)計了一個迷你垃圾桶道具,有著標(biāo)志性的紅色蓋子。
鸚鵡很快就學(xué)會如何打開蓋子拿到自己的食物,對它們來說這太簡單了。
接著他給垃圾桶加了兩道木栓:
鸚鵡就把木栓拆掉了:
更粗的樹枝需要從特定方向才能取出,這對鸚鵡來說也不是難事。
那給垃圾桶打一個蝴蝶結(jié)呢?
鸚鵡會覺得這是一道送分題。
不過他也不是沒有發(fā)現(xiàn)鸚鵡的弱點。
就是有點怕他家里的毛絨玩具小鳥,鸚鵡遇見了總會不自覺地往外挪動幾步,可能被它丑到了:
另外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還有給垃圾桶加一把鎖,這樣鸚鵡確實沒有辦法打開它了,但人扔垃圾也變得更不方便了。
其實不用想也知道,人鳥大戰(zhàn)的最終勝利肯定會屬于人類,畢竟人手里的牌很多,招數(shù)層出不窮,大不了針對性重新設(shè)計一個垃圾桶。
但也有人對此感到并不樂觀,因為鸚鵡確實在學(xué)習(xí),它們多年前甚至并不會開垃圾桶,你怎么保證未來這些花里胡哨的垃圾桶加強方案,不會被它們破解。
另外也有人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鸚鵡會翻垃圾桶是因為適應(yīng)了人類社會,但說不定再過幾年,人類也會適應(yīng)到處是垃圾的街道,隨便它們翻,問題不就解決了?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自網(wǎng)絡(luò),僅供學(xué)習(xí)交流使用)
參考資料:
https://www.researchgate.net/figure/Behavioral-sequences-of_fig4_353396127
https://www.sciencealert.com/clever-cockatoos-have-learnt-and-spread-a-culture-of-trash-bin-looting
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22)01285-4#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cockatoo-open-trash-cans
https://www.livescience.com/cockatoos-humans-arms-race-australia?utm_campaign=socialflow&utm_source=twitter.com&utm_content=livescience&utm_medium=social
https://phys.org/news/2022-09-arms-food-sydney-cockatoos-curbside.html
https://www.cbc.ca/radio/quirks/sep-24-the-milky-way-tells-its-story-raccoon-criminal-masterminds-back-to-the-water-and-more-1.6591908/how-trash-bandits-furry-and-feathered-outsmart-humans-for-food-1.6591914?__vfz=medium%3Dsharebar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狂丸研究所 (ID:kuangwanplay),作者:狂丸
廣告聲明:文內(nèi)含有的對外跳轉(zhuǎn)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jié)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