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因為天氣晴朗而興奮,拿起相機拍了幾張,卻發(fā)現(xiàn)很難拍出太陽那最簡單的三維圓球留在二維平面的影像,而呈現(xiàn)在相紙上的是看不清邊界的太陽和不停向外散發(fā)著的“耀眼的光芒”。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發(fā)現(xiàn)過這個現(xiàn)象,這次相寧就帶領大家一起認真思考一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用物理語言來解讀一下“耀眼的光芒”。
老生常談:波粒二象性
太陽或燈周圍的這些光,有個專有名詞 —— 星芒??;星芒的物理機制,則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 光的衍射。
了解光的衍射現(xiàn)象之前,首先要提到大家差不多都耳熟能詳?shù)?strong>波粒二象性。光既有波的性質,也有粒子的性質,這是光的基本性質。
光的波動性最早見于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的理論中。但是,這個理論一方面因為無法解釋光的衍射現(xiàn)象,一方面礙于牛頓的權威性,一直被擱置。直到雙縫干涉實驗的現(xiàn)象,以及麥克斯韋方程組在理論推導上的成功,使光的波動性理論逐漸站穩(wěn)。
光的粒子性則可以用光電效應來證明。這個實驗描述的現(xiàn)象是:用光束照射金屬表面,金屬就會發(fā)射出電子的現(xiàn)象。當年愛因斯坦老爺子就是憑借光電效應(注意,而非相對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老生常談:光的衍射
通過經(jīng)典的光的單縫衍射實驗,可以很清晰的描述光的衍射。在這個實驗中,一束光通過一道細縫后,在屏上會顯示出一系列衍射條紋。就像是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了障礙物之后,繞過了障礙物繼續(xù)傳播。
這清晰的體現(xiàn)出了光的波動性。而且,這個衍射條紋在縫的寬度和光的波長差不多的時候最為明顯。
光的衍射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菲涅爾衍射;一類是夫瑯禾費衍射。菲涅爾衍射發(fā)生在障礙物與光源和衍射圖樣的距離都比較近的情況下。而夫瑯禾費衍射可以說是菲涅爾衍射的一種特殊情況,這種衍射發(fā)生在障礙物與光源和衍射圖樣的距離都無限遠的情況??梢韵胍姡谶@種情況下的入射光幾乎是平行的了。
光芒如此奇妙
也許很多小伙伴早已記不起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之間的關系。那就用下面??這張截圖幫大家回憶一下,拿走不謝。
這時候,如果把單縫換成小孔,又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呢?不難想象,這時候的衍射圖像就變成了一個個半徑越來越大、共享一個圓心而環(huán)環(huán)相扣衍射圓環(huán)。
其實,在狹縫、多邊形小孔、小圓孔等形狀各不相同的情況下,所產生的衍射圖樣也五花八門,而且經(jīng)研究表明這個衍射現(xiàn)象還遵循“偶數(shù)邊的小孔產生對應偶數(shù)個光刺、奇數(shù)邊的小孔產生 2 * 對應邊數(shù)個光刺”的規(guī)律。真是奇妙~~
光芒的物理學解釋
了解了光的衍射,下面就可以聊一聊為什么鏡頭后、屏幕里的太陽、燈的周圍,都能看到“耀眼的光芒”?
我們把鏡頭想象成一個圓孔,把太陽想象成一個點光源。只不過對處于 1.496 億公里之外的太陽所發(fā)出的光,對于地球上的任何東西,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可以被看作是平行入射光束了。在這種情況下,鏡頭下也就出現(xiàn)了陽光的夫瑯禾費衍射。
俗話說,物理的盡頭是數(shù)學,數(shù)學的盡頭是哲學。當然,美妙的數(shù)學語言當然也對衍射條紋的性質也進行了描述,即使在最簡單的波動光學理論之中,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假設 a 為單縫的寬度,D 為狹縫到光屏的距離或者透鏡的焦距,K 是第幾條衍射條紋,是衍射條紋的寬度,
是波長,
為衍射條紋與狹縫平面法線的夾角,以上這些參數(shù)滿足以下公式。通過這些公式,我們可以如先知一般,知曉特定條件下的衍射圖樣。當然,大家都在高中時,就已經(jīng)是先知了。
通過這個計算,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光波長越短,衍射條紋寬度越小,則這個衍射條紋也越靠近中間區(qū)域;而光波長越長,衍射條紋寬度越大,那這個衍射圖樣展開的也越寬。
基于以上計算,我們再看一下星芒的“廬山真面目”。眾所周知,可見光波段是從 380nm 到 750nm 左右。假設一個光源可以同時發(fā)出在可見光波段范圍內的 750nm 的紅光、530nm 的綠光以及 400nm 的紫光,那這個鏡頭下這個光源周圍的衍射圖樣由內而外的每一級條紋,都將是一個從最中間多種光混合區(qū)域,逐漸變化到紫色-綠色-紅色的彩色條紋,也就是一個個五彩斑斕的星芒。
相機鏡頭內的光圈通常為多邊形,當我們用相機進行拍攝時,入射光線經(jīng)過光圈時,就會沿著光圈的邊緣發(fā)生單邊衍射,然后在接收屏上就形成了帶有很多“耀眼光芒”的衍射條紋圖樣,這些耀眼光芒即星芒。
可能你要問了,如果光圈是圓形的,會不會產生星芒呢?當然不會了,和圓孔衍射一個道理,如果光圈是完美的圓,則星芒會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個個同心的衍射環(huán)。這也是由光的衍射特性所決定的。
當然,由于光圈的構造問題:光圈一般都是由多個葉片所組成的。通過改變葉片的組成,來決定透過光圈、被相機感光元件(CCD 或 CMOS)接收到的光的多少。所以,用相機拍攝太陽這類遠光源或者使用小光圈拍攝時,則大概率會產生星芒;而且,星芒還是偶數(shù)個哦。
瞇眼打開新世界
還有一個相似的現(xiàn)象。當我們文藝、深情地抬起頭,卻被那并不柔和的燈光刺痛了雙眼;而當我們迅速的瞇起雙眼之后,在眼睛周圍,卻拉出一條條長長的光線。這又是怎么了呢?
不難猜測,這也是因為光的衍射。假設人的眼睛和鏡頭的光圈一樣,如果都比作光的衍射實驗中的小孔的話,那人眼睛系統(tǒng)的視網(wǎng)膜,就和相機系統(tǒng)里鏡頭后的屏幕一樣,可以看作是光屏了。
所以,當眼瞇成了一條線,上下眼皮就構成了一個狹縫。在我們精密的視覺系統(tǒng)里,就也發(fā)生了光的衍射現(xiàn)象。因此,在眼睛周圍,尤其是上下兩個方向,就會拉出一條條長長的光線。
最后,相寧提醒各位小伙伴:燈光、陽光會比較強,長時間的太陽、強光的直射,不僅可能會給相機感光元件帶來損害,對眼睛的刺激和傷害更大。所以光圈調好、墨鏡戴牢,不直視它們更好!
參考文獻:
[1] 陳耿劍,周新宇,何春清,等.由多邊形小孔的遠場衍射解釋燈光的星芒 [J].物理實驗,2019,39 (03):27-31.
[2] 辛秀,咸夫正,孫尚倩,韓廣兵,徐建強.基于夫瑯禾費衍射的星芒現(xiàn)象探究 [J].大學物理實驗,2021,34 (01):39-43.
[3] 王瑩,周渝涵,夏往所.星芒現(xiàn)象的理論與實驗研究 [J].大學物理,2020,39 (09):41-46+71.
[4] 韓佩杉,伍泓錦,黃博文,楊浩林,賈欣燕,劉其軍,常相輝,魏云,樊代和.相機底片中星芒現(xiàn)象的研究 [J].物理與工程,2019,29 (04):82-87.
[5] 陳賢欽,張志華,張睿.關于“星芒”現(xiàn)象的 matlab 仿真模擬實現(xiàn) [J].物理與工程,2019,29 (S1):101-105+110.
[6] 陳嘉富,王智勇,于斌,林丹櫻.單縫衍射仿真實驗設計及分析 [J].大學物理,2020,39 (12):67-74.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 (ID:bdtdsj),作者:顏相寧,編輯:南方的貓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