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 5 月 16 日早間消息,據(jù)報道,特斯拉新的汽車裝配工藝在 3 月份發(fā)布時立即產生了轟動,在汽車制造專家中引發(fā)了一場爭論,即特斯拉首席執(zhí)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所謂的“開箱工藝”(unboxed process)是否過于激進。
馬斯克認為,特斯拉需要從根本上重新思考傳統(tǒng)的汽車生產方式,從而生產出更多低價電動汽車,同時實現(xiàn)更高的利潤。
特斯拉目前已經(jīng)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制造商。投資者一直在等待該公司發(fā)布售價低于 3 萬美元的電動汽車,這被認為是特斯拉產品線中的“圣杯”。目前,特斯拉最便宜的車型起步價超過 4 萬美元?!伴_箱工藝”就是為了實現(xiàn)這一價格目標。
一名專家認為,這一新的生產工藝是“革命性的”,有可能顛覆汽車行業(yè)傳統(tǒng)的流水線。但也有人質疑,如果工藝只是依靠此前已得到測試的技術,例如模塊化裝配,那么并不一定能大幅降低生產成本。
特斯拉在 3 月 1 日的投資者日活動上公布了這一新工藝。特斯拉高管們當時表示,這將有助于特斯拉的下一代車型“更簡化、價格更低”。
他們還表示,開箱工藝可以將生產成本降低一半,工廠占地面積減少 40%。特斯拉的最終目標是“以更低的成本生產更多汽車”。
基于新技術的生產線要到 2024 年底,才會在特斯拉位于墨西哥蒙特雷的新工廠中得到全面測試。該工廠的投資達到 50 億美元,特斯拉計劃在這里生產新一代價格低于 3 萬美元的電動汽車。
圍繞這一新工藝,目前已經(jīng)出現(xiàn)幾個大問題:特斯拉的新工藝將對整個汽車產業(yè)造成什么樣的影響?這是否會讓被廣泛模仿的豐田生產體系變得毫無用處?考慮到特斯拉曾多次跳票,并且在嘗試部署新技術時多次遭遇失敗,馬斯克能否讓這一新工藝如預期般正常運轉?特斯拉沒有對這些問題做出回應。
咨詢公司 Berylls 專注于汽車行業(yè)向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快速轉型。該公司董事總經(jīng)理馬丁?弗蘭奇(Martin French)正在關注,特斯拉的新工藝能否取代豐田已有數(shù)十年歷史的精益制造方法。他表示:“在看到特斯拉的展示時,我的感覺是,豐田生產體系的手冊剛扔到空中,就被機關槍掃射掉了下來?!?/p>
德國多特蒙德自由大學的研究員讓-菲利普?布赫勒(Jan-Philipp Büchler)認為,特斯拉的新工藝是“革命性的”?!斑@不僅僅是模塊化生產。新工藝消除了以往的標準步驟,創(chuàng)造了新的工作模式,提高了速度,降低了復雜性?!?/p>
特斯拉仍在測試新工藝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包括基于單件底座鑄件的汽車前部和后部模塊,這些模塊將被連接至中央結構電池組。車身面板會被分開噴漆,隨后在裝配工藝的最后環(huán)節(jié)連接在一起。
一些制造專家認為,開箱工藝有可能減少或消除汽車工廠內目前常見的環(huán)節(jié),包括對未完成的車身進行沖壓、焊接和噴漆,隨后將其送往長長的組裝線,在那里安裝座椅、發(fā)動機和其他配件。
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開箱工藝可能會改寫汽車行業(yè)的標準實踐。不過,特斯拉以往也不是總能達成這樣遠大的目標,例如 CyberTruck 車型曾多次跳票,以及 FSD 軟件的問題遲遲不能解決等。
類似詹姆斯?沃馬克(James Womack)和 Hide Oba 這樣的精益生產專家已經(jīng)看到了豐田的生產方式和特斯拉提出的革新之間的關鍵區(qū)別。
作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的沃馬克于 1990 年與他人合著了《改變世界的機器》一書,分析了豐田的精益生產理念和方式。他表示,特斯拉新方式的核心是一個“裝配工藝”,而豐田則開發(fā)了一套更廣泛、更全面的“生產管理系統(tǒng)”,能幫助汽車制造商更高效地運行裝配線和其他工作。
獨立精益生產顧問 Oba 曾在豐田的生產體系支持中心工作,該中心幫助豐田的供應商和其他公司實施豐田生產體系。他表示,開箱工藝一個很大的風險在于可能走向僵化。他認為,特斯拉的工藝“將無法發(fā)揮作用,除非這些大型、復雜的開箱模塊生產完全同步,并且所有這些模塊能及時送到最終的裝配線上”。
另一個問題在于,特斯拉能否在同一條生產線上使用開箱工藝生產不同尺寸和車身的多種車型。Oba 表示:“我猜,這幾乎不可能。”這是因為特斯拉以非常激進的方式將汽車拆分為很少的幾個大模塊,而這些模塊的尺寸不太能支持定制化的生產。
他說:“這可能會拖累公司的整體效率,因為特斯拉的產品線未來可能會變得更加多樣和復雜?!?/p>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