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這個時候,13 代酷睿的提升令人印象深刻。和去年一樣酷睿 14 代依舊沒有更換插槽,無論是 600 系還是 700 系的芯片組主板都能無縫兼容,這對廣大 DIY 玩家無疑是一項重大利好,在有升級需求的前提下,能夠省下更多預算。
新款 i9-14900K 的表現究竟如何呢?它能否取代 13 代酷睿 i9 成為新的消費級處理器霸主呢,IT之家就給大家?guī)碓敿殰y試。
架構介紹
自從英特爾在 12 代酷睿上推出混合異構設計以來,這套方案對于性能和能效雙雙巨幅提升可謂是有目共睹??犷?14 代 i9 依舊采用了性能核(P 核)與能效核(E 核)的混合異構設計,Raptor Cover Refresh 的微架構在 13 代基礎上小改。能效核和性能核的最大睿頻保持 4.4GHz 和 5.6GHz 不變,但提升了兩者的最高超頻頻率,也就是 6GHz。L2 和 L3 緩存依舊是 32MB 和 36MB。
英特爾這次還優(yōu)化了多線程處理能力,多線程性能提升 18%。對于游戲玩家來說,英特爾通過線程管理器和架構優(yōu)化,提升了游戲對于 CPU 依賴部分的性能體驗,還有更低延遲的連接,或者是超頻能力的提升,而且專門推出了一款用于游戲性能的優(yōu)化技術,應用優(yōu)化器。它同樣是通過對線程調度的優(yōu)化,進一步榨取游戲性能的提升,這點我們之后也會進行測試。
這次酷睿 14 代首發(fā)的產品型號為 i5-14600K,i7-14700K、i9-14900K 以及對應的無核顯 F 版本。
700 系列芯片組主板
從 13 代酷睿開始,英特爾就開始向下兼容芯片組平臺,去年由于 700 芯片組增加了很多新特性,追求一步到位的用戶自然會優(yōu)先選擇新的 700 系列芯片組搭配裝機。但是今年,700 芯片組和 600 芯片組主板老當益壯,無論性能特性還是價格都相對成熟,消費者無需顧慮兼、適配和短期內的價格波動,完全按照自己的預算和實際需求選擇主板就好。不過,基于實際測試的需求,我們這次采用了技嘉小雕 X Z790 AORUS ELITE X WIFI7 主板作為硬件測試平臺之一。
既然芯片組沒換,那么 CPU 針腳自然還是 LGA1700,配套的散熱器和扣具等零配件也都是完全通用的,老用戶可以無縫更換芯片。
技嘉小雕 X Z790 AORUS ELITE X WIFI7 主板采用 16+1+2 項供電,供電規(guī)格給得很足,無論是 i5-14600K 還是 i9-14900K 都能確保提供充足電力。2 盎司的銅 PCB 采用了低損耗設計,可降低高達 56% 的損耗,讓 CPU 運行更加穩(wěn)定。
酷睿 14 代對 DDR5 內存的超頻性能進一步優(yōu)化,DDR5 XMP 速度最高可超過 8000MT/s,而技嘉小雕 X Z790 AORUS ELITE X WIFI7 主板提供了 4 條 DDR5 內存插槽,最高可將內存頻率超到 8200+MT/s,完美契合 CPU 能力。主板 BIOS 中還提供了一整套內存優(yōu)化技術,如 DDR5 自動超頻,高帶寬低延遲技術,小白也能通過一鍵配置快速且顯著提升內存性能,省時省力。
在 PCIe 和 M.2 固態(tài)插槽上,技嘉小雕 X Z790 AORUS ELITE X WIFI7 主板也堪稱豪華,1 個 PCIe5.0 x16 和 2 個 PCIe4.0 x16 的 PCIe 插槽,均采用超耐久加固設計,承重高達 58KG;CPU 區(qū)域下方是 1 個獨立 PCIe4.0 M.2 插槽,頂部覆蓋超厚散熱金屬片。下面還有 3 個并列的 M.2 插槽,表面覆蓋超大快拆式散熱擋板,拆裝方便,后期加裝毫無壓力。
技嘉小雕 X Z790 AORUS ELITE X WIFI7 主板背面采用特殊優(yōu)化的背鉆孔技術,可以減少信號反射和時序問題,增強高速 PCB 的信號完整性,從而提升系統性能和硬件可靠性。
接口方面,技嘉小雕 X Z790 AORUS ELITE X WIFI7 主板提供了豐富的接口配置,包括 Wi-Fi7 無線網絡,2.5G 千兆網口,USB 3.2 Gen2*2 接口等,能夠將酷睿 14 代的周邊配置能力盡數發(fā)揮。
測試平臺
為了更好地展現 i9-14900K 的性能,我們這次的測試平臺會盡量將能拉滿的配置都拉滿,具體配置如下,這套配置應該不會對 i9 構成瓶頸了。
性能測試
本次測試的 i9-14900K 配備了 24 核心 32 線程,包括 8 個高性能 P 核心和 16 個高能效 E 核心。打開 CPU-Z 查看更具體的參數信息,i9-14900K 的基礎 TDP 為 125W,L2 緩存為 32MB,L3 緩存為 36MB,與前代保持一致。P 性能核心最高頻率范圍是 3.6-5.6GHz,E 能效核心則擁有 2.4-4.4GHz 頻率,兩個核心均支持超頻。
在 CPU-Z 自帶的跑分測試中,i9-14900K 取得了單核心 980.1 分,多核心 17667 分的成績,相比上一代 i9-13900K 分別提升了 8% 和 6%。
在 CineBench R23 的測試中,i9-14900K 獲得了單核心 2365 分,多核心 41975 分的成績。
在 3D Mark CPU PROFILE 的跑分成績上,i9-14900K 的全核心最大線程分數為 17848 分,單核心分數也有 1347 分。
除了 CPU 本身,我們也對內存性能進行了測試,前面提到酷睿 14 代對于 DDR5 的內存性能進一步優(yōu)化,而且本次測試所采用的技嘉小雕 X Z790 AORUS ELITE X WIFI7 主板也支持自動超頻和高帶寬低延遲技術。通過與IT之家評測 13 代酷睿 i5-13600K 時所采用的另一品牌 DDR5 主板相比,同樣的內存條跑出的分數差別如下。我們看到在第一行的讀取、寫入和拷貝速度的提升幅度分別達到了 37%,30% 和 35%,延遲更是由 86.5ns 降低到了 67.5ns,L3 延遲也降低了 2.3ns,技嘉的高帶寬低延遲技術和自動超頻所帶來的內存性能提升非??捎^。
游戲測試
游戲測試環(huán)節(jié)這次有點特別,前面提到英特爾這次推出了一項用于游戲性能的優(yōu)化技術,應用優(yōu)化器。它可以通過對線程調度的優(yōu)化,進一步榨取游戲性能的提升。目前,應用優(yōu)化器支持的 2 款游戲,分別是《彩虹六號:圍攻》和《地鐵:離去》,所以本次測試會加入這兩款游戲,大家也可以重點關注一下它們的表現。另外,為了減小過高分辨率對 CPU 性能測試的影響,以下測試均采用 1080P 高畫質進行,部分游戲有參數調整的會單獨說明。
首先測試 2 款在線競技游戲,由于V社官方最近對《CS:GO》這款游戲進行了全面升級,現在簡稱 CS2,對硬件的要求不可同日而語,設備性能壓力明顯提升,因此舊版游戲的數據缺乏對比參考價值。本次我們采用 1080P 分辨率 + 默認畫質(高),創(chuàng)建一個練習機器人房間,地圖選擇遠古遺跡,采用 Xbox 自帶幀率監(jiān)控工具,實測平均幀數為 391 幀。
在另一款競技游戲《彩虹六號:圍攻》中,我們使用自帶基準測試工具進行跑分,其平均幀率達到了 714 幀,1% Low 幀為 528 幀;
上一代 i9-13900K 的《彩虹六號:圍攻》平均幀率為 661 幀,1% Low 幀為 491 幀。
然后是幾款單機游戲,在《古墓麗影:暗影》中,i9-14900K 平均幀率 328 幀,1% Low 幀為 238 幀。
上一代 i9-13900K 的《古墓麗影:暗影》平均幀數 303 幀,1% Low 幀為 210 幀。
《荒野大鏢客:救贖 2》i9-14900K 平均幀數 202 幀,1% Low 幀為 99 幀。
上一代 i9-13900K 的《荒野大鏢客:救贖 2》平均幀數 193 幀,1% Low 幀為 91 幀。
《地鐵:離去》i9-14900K 平均幀數為 180 幀,1% Low 幀為 119 幀。
上一代 i9-13900K 的《地鐵:離去》平均幀數 153 幀,1% Low 幀為 100 幀。
《賽博朋克:2077》i9-14900K 采用 1080P 超級畫質,平均幀數為 229 幀,1% Low 幀為 85 幀。
上一代 i9-13900K 的《賽博朋克:2077》平均幀數 211 幀,1% Low 幀為 77 幀。
通過以上游戲測試的表現,i9-14900K 相比 i9-13900K 在單機游戲中的性能有一定的提升,平均幀數提升大約是 5%-8%。前面我們提到英特爾性能優(yōu)化器專門優(yōu)化的兩款游戲,《彩虹六號:圍攻》的提升幅度也來到了 8%,而《地鐵:離去》的提升幅度高達 17.6%。
創(chuàng)意生產
接下來我們測試一下生產力辦公及創(chuàng)意工具的表現,首先是代表綜合性能的 PC Mark10,它的成績高達 11094,再次刷新了IT之家評測室有史以來所有 PC 的測試記錄,三個子項分數在千位數字上也都“喜加一”,辦公性能非常出色。
在另外一款代表綜合辦公性能的軟件 CrossMark 中,我們這臺配置拿下了 2745 分,相比 i9-13900K 有 500 分左右的提升,可以流暢運行所有的日常辦公軟件。
在 3D 渲染軟件 V-Ray 的 CPU BenchMark 中,i9-14900K 達到了 28745 分的成績,同樣是歷史最高。
在視頻剪輯測試插件 PugetBench For Pr 和 Ae 中,i9-14900K 的表現同樣不俗:其中 Pr 測試得分為 1666 分,AE 測試得分為 1658 分,這個生產力表現在消費級電腦中堪稱無敵,流暢運行大部分特效和剪輯不在話下。
官方聲稱,本次 i9-14900K 在多線程性能上最高提升了 18%,從實際的生產力測試部分,我們確實能看到多核在性能表現上的再突破,所以 i9-14900K 的辦公效率無疑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AI 超頻
在這部分測試之前,我們先看看 i9-14900K 的烤機穩(wěn)定性和功耗表現,模擬極限壓力自然是選擇 AIDA64 的 FPU 單烤測試,一點開始按鈕,CPU 溫度瞬間飆到了 101℃,直接撞到了溫度墻,CPU 瞬時功耗最高來到了 310W,然后緩慢下降,10 分鐘后功耗穩(wěn)定在 295W,溫度依舊為 100℃,此時 P 核最高頻率為 5.5GHz,E 核則保持在全核 4.4GHz,雖然功耗這次沒有繼續(xù)增加,但是對水冷的散熱壓力依舊非常大。
除了上述常規(guī)的性能和游戲測試外,我們也借助 Stable Diffusion 簡單測試了一下 i9-14900K 的 AI 性能,畢竟現在已經有很多創(chuàng)作者都開始借助 AI 進行文章和圖片創(chuàng)作,主流的內容平臺比如B站、小紅書等,也有很多 AI 生成的作品。
裝好 Stable Diffusion 后,我們打開配套的 AI 繪圖工具,在生成引擎一欄選擇 CPU 渲染,其它保持默認設置。
然后啟動 Stable Diffusion 操作臺,借助一個 5GB 的訓練模型,以文生圖的方式,輸入 3 個關鍵詞,并生成一張 512*512 分辨率大小的 AI 圖,通過自帶時鐘記錄時間,最終僅需 1 分 52 秒便完成了 AI 圖片的生成和渲染。
酷睿 14 代 K 系列同樣可以用自帶的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 工具進行自定義超頻,是發(fā)燒友們的好玩具。新版的 XTU 工具選項更多,我們照例先通過自帶的一鍵超頻試試看能否再提升一點點性能。
實測超頻前使用 XTU 自帶的 BenchMark 跑分,最終分數為 13833 分,一鍵超頻后分數提升到了 14033 分,看來確實能再優(yōu)化出一點性能。
與此同時,CPU-Z 在超頻前后的單核和多核分數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另外,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 工具還提供了一個新功能 AI ASSIST(AI 助理),它可以通過 AI 智能檢測當前設備的配置,溫度和功耗情況,智能給出超頻建議,幫助不會超頻的小白用戶輕松設置超頻,享受更強的性能。
點開 AI 助理選項卡后,它會自動開始 30 秒的智能檢測,然后給出超頻建議結果,用戶只需點擊 Apply 即可生效。
在通過應用 AI 助理提供的超頻建議后,XTU BenchMark 再次給出了 14198 分的新高成績,CPU-Z 的分數繼續(xù)水漲船高,對于小白用戶來說,這個功能確實非常友好,畢竟免費提升性能誰不愛呢?
總結
酷睿 14 代這次屬于是常規(guī)升級,性能上主要的提升在于主頻的提升,而架構、功耗的緩存方面沒有明顯區(qū)別,所以在測試結果上不再像酷睿 12 代、13 代的提升那樣驚艷。不過在官方對多線程的持續(xù)優(yōu)化和系統支持下,i9-14900K 的多線程性能依舊可以達到 18% 的提升,新的應用優(yōu)化器也針對特定游戲的多線程性能進行再次榨取,讓游戲幀數和體驗更加出色。
另一方面,酷睿 14 代在接口和內存支持上的變化不大,而在內存超頻上限、Wi-Fi7 等周邊配套的技術上繼續(xù)提升,不僅給了玩家更大的升級空間,也減少了換機成本。AI 助理功能則幫助用戶更加方便、省心地實現處理器超頻,獲得免費的性能提升,種種細節(jié)無疑都是利好于消費者的。綜合來看,i9-14900K 依舊是目前的消費級處理器王者。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