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shè)置
  • 日夜間
    隨系統(tǒng)
    淺色
    深色
  • 主題色

焦距為何會影響拍攝題材,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鏡頭焦距?

攝影研修社 2023/12/3 13:44:13 責編:夢澤

在學習攝影的過程中,有時會聽到某某焦距適合拍攝某某題材,比如風光攝影師常用 16mm 的超廣角鏡頭,人像攝影師鐘愛的 50mm 標準鏡頭。

為何不同的相機鏡頭焦距,會適合不同的拍攝題材呢?在選購一款鏡頭時,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焦段呢?

焦距的影響

焦距主要影響照片的視角。

如圖所示,拍攝同樣的一棵樹,長焦的視角小,站在遠處就能讓樹填滿整個畫面。短焦距的視角大,需要離得很近,才能讓樹充滿整個畫面。

由此可知:

①距離不變,焦距越長,取景范圍越小,能拍清更遠處的景物。

②取景范圍不變,焦距越短,就要離被攝物體越近。

焦距也會影響照片的虛化程度(景深),其它條件不變,長焦能帶來更大的虛化。

焦距還會影響照片畸變,短焦距帶來桶形畸變,長焦距帶來枕形畸變。也要看廠家對畸變的控制能力。一般不短于 20mm 的焦距所帶來的畸變都能接受,甚至不易察覺,可不做后期校正。

拍攝距離的影響

近處的物體看起來大,遠處的物體看起來小,這是客觀的透視規(guī)律。

如圖所示,窗戶的大小明明相同,但遠處的看起來卻更小。窗戶的間距也相同,但遠處的看起來更小。

前文提到了取景范圍、焦距、距離 3 者的關(guān)系。結(jié)合剛剛提到的距離、透視 2 者的關(guān)系,我們舉個例子。

拍攝一張人物的肖像照,短焦距拍攝需要離得很近,透視效果夸張,人的鼻子會很大,耳朵會很小,臉會往外凸。長焦拍攝則要站得遠一點,透視效果不強,臉看起來更自然。

再仔細觀察背景的變化,長焦時背景的取景范圍變小了,虛化變強了,讓照片顯得更簡潔。

鏡頭焦距與題材

鏡頭焦距可以劃分為 3 個種類:廣角、中焦、長焦。

①20mm 左右的焦距屬于廣角,適合拍攝大范圍的場景,能夠把景物拍全。手機 1X 主攝的焦距在 20-30mm 之間,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風光攝影師們會用 16mm 左右的超廣角鏡頭拍攝山川、銀河,容納天地廣闊的景色。

風光攝影常常需要加入前景,使用廣角鏡頭,貼近拍攝,可以將前景放大,獲得很強的空間透視感。

②50mm 左右的鏡頭屬于中焦,可以在中等距離下拍攝視角中等的畫面。

在人像攝影中很常見,既避免了距離過近導致臉部變形,也不用離得太遠阻礙交流,而且還會避開廣角時的多余環(huán)境元素。

③100mm 往上的就算長焦了,拍得遠,且取景范圍小。

拍攝野生動物時,需要用長焦在很遠的地方拍攝,這樣才不會驚擾它們。

使用約 300mm 的等效焦距拍攝的月亮。

在雜亂無序的地方,也能通過長焦的小視角,拍出很有新意的小景別。

由于拍攝距離遠,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弱,群山仿佛一般大小。這也被稱為長焦壓縮感。

定焦與變焦鏡頭

變焦鏡頭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更加復雜,因此生產(chǎn)成本高于定焦鏡頭,畫質(zhì)也不如定焦鏡頭。

雖然有那種從廣角到長焦的大變焦鏡頭(如 20-200mm),可以一鏡走天下,但攝影師還是會用好幾支小范圍的變焦鏡頭(如一支廣角到中焦 16-35mm,一支中焦到長焦 70-200mm),就是為了讓畫質(zhì)更好。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攝影研修社 (ID:shoujiPhotography)

廣告聲明:文內(nèi)含有的對外跳轉(zhuǎn)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jié)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鍵詞:攝影,教程

軟媒旗下網(wǎng)站: IT之家 最會買 - 返利返現(xiàn)優(yōu)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軟媒旗下軟件: 軟媒手機APP應用 魔方 最會買 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