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α 可換鏡頭相機系統(tǒng)擁有多個高端鏡頭品牌:
G 鏡頭繼承自美能達單反系統(tǒng),鏡身上的 LOGO 為黑底銀字。
ZA 鏡頭是索尼與蔡司合作推出的,鏡身上有 SONY、ZEISS 雙品牌和蔡司小藍標,由索尼生產(chǎn)。
GM 鏡頭全稱“G 大師鏡頭”或“G Master”鏡頭,是索尼在 2016 年推出的,面向未來的產(chǎn)品,在整個 E 卡口鏡頭系統(tǒng)中處于最高端位置。
簡單來說,G 鏡頭和 Z 鏡頭是平級的,各自對應不同焦段,不存在誰比誰好的情況。而 GM 鏡頭的規(guī)格、畫質(zhì)都是優(yōu)于 G 鏡頭的,也完成了對一些 ZA 鏡頭的替代。
A 卡口單反時代
2006 年,索尼正式進入可換鏡頭相機市場。一部分高端鏡頭照搬美能達原有產(chǎn)品,比如 35/1.4 G、70-200/2.8 G SSM;另一部分則是與蔡司合作的新產(chǎn)品,比如 85/1.4 ZA、135/1.8 ZA。
截止到 2015 年,索尼在 A 卡口時代共推出了 13 個規(guī)格的高端鏡頭。算上后期升級鍍膜、對焦的小改款,總計有 19 個型號。
E 卡口微單(早期)
2010 年,索尼推出 E 卡口微單系統(tǒng)。然后在 2011 年 8 月,推出了 E 卡口首款高端鏡頭 E 24/1.8 ZA。
2013 年,索尼先推出了 E PZ 18-108/4 G OSS、E 16-70/4 ZA OSS 兩款 APS-C 畫幅產(chǎn)品,緊接著就發(fā)布了全畫幅微單系統(tǒng),并帶來了 FE 35/2.8 ZA、FE 55/1.8 ZA、FE 24-70/4 ZA OSS 和 FE 70-200/4 G OSS 等產(chǎn)品。
2014 年到 2015 年,索尼又推出了 2 款 ZA 鏡頭和 2 款 G 鏡頭。FE 35/1.4 ZA、FE 90/2.8 Macro G OSS 讓 E 卡口微單系統(tǒng)具備了在一些場景下替代 A 卡口單反系統(tǒng)的實力。
E 卡口微單(當前)
受到 α7R II 和新鏡頭的鼓舞,索尼開始全力發(fā)展 E 卡口微單系統(tǒng),并在 2016 年推出了全新的 GM 高端鏡頭。首批產(chǎn)品包括 FE 85mm F1.4 GM、FE 24-70mm F2.8 GM 和 FE 70-200mm F2.8 GM OSS,讓 E 卡口微單系統(tǒng)有了和傳統(tǒng)單反正面對抗的實力。
同在 2016 年,索尼還推出了 FE 50/1.4 ZA。這是最后一款 ZA 鏡頭 —— 從 2006 年到 2016 年,或許索尼與蔡司有著什么“十年之約”吧。巧合的是,A 卡口時代最后一款 ZA 就是 50/1.4(不算那些小升級的話),而 E 卡口時代的 ZA 也以 50/1.4 作為收尾。
到今天為止,索尼陸續(xù)推出了 19 款 GM 鏡頭,G 鏡頭數(shù)量也在穩(wěn)步追加中。這些產(chǎn)品不僅覆蓋了常用焦距,“大小三元”、大光圈 35、大光圈 50 都完成了迭代更新。目前,還在銷售的 ZA 鏡頭已經(jīng)只有寥寥幾款了,不太容易被替代的似乎也只有 FE 55/1.8 ZA 一款 —— 等索尼升級這一規(guī)格時,ZA 鏡頭大概就真的淡出大眾視野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相機筆記 (ID:xjbiji),作者:滕飛 et
廣告聲明:文內(nèi)含有的對外跳轉(zhuǎn)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