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日夜間
    隨系統(tǒng)
    淺色
    深色
  • 主題色

宇宙早期恒星如何“出生”的?LMC-N79 新圖帶來新視角

2024/1/24 17:49:55 來源:IT之家 作者:故淵 責編:故淵

IT之家 1 月 24 日消息,天文學家借助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傳回的數(shù)據(jù),合成公布了恒星形成區(qū) N79 的最新照片,并揭示了內(nèi)部運作情況,為人類了解早期宇宙恒星形成過程和化學成分提供了寶貴的信息。

恒星形成區(qū) N79 位于銀河系大麥哲倫云(LMC)星系 H II 西南區(qū)域內(nèi),是一個被電離的星際原子氫區(qū)域,跨度大約 1630 光年。

根據(jù)天文學家目前觀測到的情況,N79 可以認為是年輕版的蜘蛛星云(Tarantula Nebula),在過去 50 萬年時間里,N79 的恒星“出生率”是蜘蛛星云的 2 倍。

本次合成的照片主要由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中紅外儀器(MIRI)拍攝,其中藍色由 770W 的 7.7 微米光拍攝、青色由 1000W 的 10 微米光拍攝,黃色由 1500W 的 15 微米光拍攝,紅色由 2100W 的 21 微米光拍攝。

N79 中包含 3 個巨型分子云團,而本次照片中的主角是其中之一,稱之為 N79 South(簡稱 S1),此外圍繞著這個明亮的 S1,還有一系列衍射光線。

IT之家注:這是因為韋伯太空望遠鏡的 18 個主鏡部分呈六邊形對稱,因此在照片中呈現(xiàn) 6 條重要的衍射光線,只有在非常明亮、緊湊的天體周圍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圖案。

大多數(shù)星系,即使在我們眼中看起來非常小,也比單顆恒星更暗、更分散,因此不會出現(xiàn)這種圖案。

天文學家借助 MIRI 的較長光波,還拍攝呈現(xiàn)了 N79 區(qū)域發(fā)光的氣體和塵埃,揭示了星云深處的情況。

天文學家之所以對 N79 區(qū)域充滿興趣,重要的一點是,通過觀測該區(qū)域,可以模擬推測在宇宙早期(大爆炸理論中,幾十億年歷史),恒星快速形成的情況。

目前在人類探索發(fā)現(xiàn)的銀河系恒星形成區(qū)中,沒有一個像 N79 這樣可以快速形成恒星,且化學成分也不相同。

韋伯望遠鏡現(xiàn)在為天文學家提供了一個突破口,將對 N79 星區(qū)恒星形成的觀測結果與望遠鏡對宇宙早期遙遠星系的深入觀測結果進行對比。

天文學家會繼續(xù)借助韋伯望遠鏡觀測 N79 恒星形成區(qū),正在研究形成中恒星的周星盤和包層在不同質(zhì)量范圍和不同演化階段的演化情況。

廣告聲明:文內(nèi)含有的對外跳轉(zhuǎn)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相關文章

關鍵詞:恒星,天文

軟媒旗下網(wǎng)站: IT之家 最會買 - 返利返現(xiàn)優(yōu)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軟媒旗下軟件: 軟媒手機APP應用 魔方 最會買 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