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黑洞以每天一個太陽的速度進食有多恐怖嗎?即使是我們的老朋友 —— 具有 65 億倍太陽質量的 M87 中心黑洞,它吃掉一個太陽也要花費 10 年時間。一個十年,一個一天,究竟是什么樣的饑餓巨獸能有如此饕餮之口?
都說“天上的星星數(shù)不清”,其實夜晚的天空(即使在理想情況下),能用肉眼識別的星星也就那幾千顆。假如你有相機等設備加持,那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尤其是在巡天望遠鏡眼中,原本漆黑一片的太空,此時用“璀璨”一詞來形容一點不為過。
起初人們認為除了金星、木星這些比較明亮的行星外,天上的星星幾乎都是銀河系內(nèi)的恒星。后來 1924 年,埃德溫?哈勃在一個星云中發(fā)現(xiàn)了一顆特殊的恒星(造父變星 V1),經(jīng)過距離測算,這家伙和我們的距離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銀河系尺度。后來人們意識到,那個星云根本就不是什么星云,而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大星系 —— 仙女座星系。至此人們才體會到宇宙是多么的廣闊,天上的亮點除了是銀河系里的恒星外,也有可能來自其他星系。
上世紀 50 年代,隨著射電天文學的發(fā)展,天文學家又發(fā)現(xiàn)了一些特殊的天體。這些天體原本在可見光波段就是一個暗淡的小點,有時候甚至啥都看不到,根據(jù)以往經(jīng)驗判斷,它們應該就是一些遙遠的恒星。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在紅外線(尤其是無線電波段),這些原本不起眼的小點此時卻表現(xiàn)得十分耀眼。
尤其是 1963 年,當人們發(fā)現(xiàn) 3C 273 這顆“恒星”竟然有著高達 0.158 的紅移后就再也坐不住了:這到底是個什么玩意兒,竟然隔著 20 多億光年還能如此耀眼?超新星爆發(fā)也沒這個能力啊!于是人們暫時把這種類似恒星的天體稱之為“類星體(Quasar)”。
類星體的亮度有多夸張?就拿這個 3C 273 來說,它的光度是太陽的 20 萬億倍,是整個銀河系的 1000 倍!當時的人們哪知道宇宙里還有這等怪物,面對此情此景天文學家們紛紛表示:來活了!
很快,人們對類星體究竟是什么提出了各種猜測。經(jīng)過一番比拼,最終基于超大質量的黑洞模型拔得頭籌。因為通過哈勃望遠鏡拍攝的高清照片,人們發(fā)現(xiàn)這東西竟然有吸積盤,甚至還有噴流。
根據(jù)模型,天文學家計算出 3C 273 的黑洞質量在 2 億~5 億倍太陽質量之間,這個體量的黑洞只能是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在黑洞的強大引力下,它周圍的物質在黑洞外面形成了一個高速旋轉的吸積盤。之前說過,吸積盤里的氣體非常稠密,旋轉中的吸積盤由于粘滯作用會向外釋放出大量的能量。論能量轉化效率,核聚變來了都得喊聲“大佬”,這便是類星體高亮的原因。
通常來說,越亮的類星體意味著它里面的黑洞越大,吞噬物質的速度也就越快,這也是把它們歸為“活動星系核(AGN)”的原因。截止目前,已確認的類星體大約有 100 萬個,無論個頭還是亮度,3C 273 在這里面連個弟弟都算不上。后來又發(fā)現(xiàn)很多更亮的類星體,有些質量甚至達到了數(shù)百億倍太陽質量。
就在前不久(2024 年 2 月),一篇發(fā)表于《自然?天文學》的文章表示,天文學家確認了一顆迄今為止最亮的類星體(J0529-4351),亮度達到了太陽的 500 萬億倍!500 萬億倍是個什么概念?假如你的臺燈是這個類星體,那么太陽的亮度相當于你站在 2 萬公里外看這盞燈!想象一下這個類星體得有多亮!
這是一個紅移在 3.962 的類星體。將近 4 的紅移,意味著它發(fā)出的光需要經(jīng)過 120 億年才能到達地球。沒錯,我們看到的其實是它 120 億年前的樣子??紤]到宇宙膨脹,如今它距離我們已超過 200 億光年。
當時的宇宙剛剛年滿 18 億歲,但此時的黑洞卻已大得離譜,足足有 170 億倍太陽質量!雖然論個頭它還不是已發(fā)現(xiàn)的最大黑洞,但論亮度它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能發(fā)出最亮的光,說明它的吸積盤或許也是最大的。研究人員估算,該黑洞吸積盤的直徑可能達到了 7 光年!如果太陽是這個黑洞的話,它的吸積盤甚至快要覆蓋到了比鄰星!
吃個飯用得著這么大的盤子嗎,這個黑洞是有多餓?研究人員計算了下,該黑洞每年要吃掉 413 個太陽質量的物質,平均下來一天至少吃 1.13 個太陽,也就是每秒 4 個地球!根據(jù)光度計算,該類星體的吸積效率已經(jīng)幾乎到達了理論上的極限。因為如果再快的話,吸積盤的輻射壓就會開始把物質吹散,從而阻止進食,這一理論上的極限也被稱為“愛丁頓極限(Eddington limit)”。
你說這么特別的一個目標,咋就現(xiàn)在才被發(fā)現(xiàn)呢?
沒錯,就因為它過于特別了!
類星體數(shù)據(jù)通常來自于巡天項目,對大片天區(qū)進行的觀測會產(chǎn)生海量的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僅憑人力很難篩選,現(xiàn)在都是通過機器學習來分析。但是了解機器學習的同學應該都知道,機器也不是一開始就認識類星體,你也要訓練它,事先給它喂很多的樣本數(shù)據(jù)。而樣本數(shù)據(jù)的特征往往都是典型的,這就導致一旦機器遇到特殊類型的情況,它就很難識別出來。
早先這個類星體是被歐航局的蓋亞任務發(fā)現(xiàn)的,但是由于其過于明亮,當時被機器識別成了一顆恒星。后來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這個“恒星”貌似不大對勁,有點太遠了,它該不會是個類星體吧?可是類星體見得多了,但這么亮的類星體實屬罕見。
還記得幾年前,哈勃望遠鏡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過一顆具有離譜亮度的類星體,光度相當于 600 萬億個太陽!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它之所以這么亮其實是被引力透鏡效應給放大了,經(jīng)過重新計算,它的實際光度其實只相當于 11 萬億個太陽。
最后,經(jīng)過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甚大望遠鏡(VLT)的再次確認,這個類星體遭遇引力透鏡的可能性被排除。最終該天體被正式歸為了類星體,并賦予了其“最亮類星體”的稱號。
然而“你有你的想法,宇宙另有想法”,就像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一樣,超出理論預期的事并不罕見,更亮的類星體就一定不可能存在嗎?而這也正是人類不斷探尋宇宙的原因。人類的認知永遠是具有局限性的,所有的科學理論說到底都只是當前階段的最優(yōu)解,而非最終解。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總結經(jīng)驗,完善理論,這就是科學一直在做的事!
參考資料: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ctive_galactic_nucleus
[2] https://www.eso.org/public/news/eso2402/
[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0-024-02195-x
[4] https://www.eso.org/public/archives/releases/sciencepapers/eso2402/eso2402a.pdf
[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043947.08%2B163415.7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Linvo 說宇宙 (ID:linvo001),作者:Linvo
廣告聲明:文內(nèi)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