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日夜間
    隨系統(tǒng)
    淺色
    深色
  • 主題色

奇葩門把手,難倒搭車人

autocarweekly 2024/3/23 18:34:04 責編:夢澤

#開車門方式就不能全國統(tǒng)一么#成為話題,某書隨處可見“打滴滴發(fā)現(xiàn)不會開車門”在線求助,“10086 種常見的車門開關”儼然要成為駕考科目五。

各式各樣的隱藏式門把手、車門開關,在新車發(fā)布會和門店展廳中盡情彰顯著“科技感”,卻在現(xiàn)實生活中給誤打誤撞乘車的陌生人添了堵。

順著門把手,一系列我們曾以為早已定型的車內(nèi)基本操作方式,一個個都在被新車們接連顛覆:前后撥動的車窗開關、置于方向盤上且無法按下的轉向燈、屏幕觸摸滑動換擋……

就連我們自詡“見多識廣”的試車編輯這兩年都被調(diào)教得漸漸心虛:要是沒提前做過點功課平白給輛新車,真不一定敢說能“零求助”迅速掌握它的各項基本駕駛操作。

誰知道它會把哪項基本但重要的功能,做成一種多么與眾不同的操作方式,然后藏在一個多么不起眼的隱秘角落……

習慣本身,就是安全

平心而論,開門繁瑣點在平日里算不得大事。但若要深究,這些最基本功能從通用化走向特異化,不止是明面上存在體驗層面的爭議,更暗藏著在某些情況下演化為安全隱患的可能性。

我不說可能很多人意識不到:除了每天上下車的基本功能屬性,車門把手同時還屬于性命攸關的安全配置,和安全氣囊、安全帶一樣。

汽車,哪怕是私家車,也多半具有一定的公共屬性:網(wǎng)約車是必然要面對陌生乘客,私家車也有很大概率有機會搭乘親友同事,他們在此之前可能對所要搭乘的車型一無所知。

我們不可能保證坐在某一輛車里的每一個人都對這款車型了如指掌熟能生巧。

如果某車型的車門車窗開啟方式,與人們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操作方式全然不同,那么一旦遭遇意外如何確保每一位乘客都有能力在慌亂中及時逃生呢?

平日里,如果性格就是比較刻薄,也許還能輕描淡寫地嘲弄一下那些不太能與時俱進的朋友。但當一個人困在上下翻轉的車內(nèi)、在火焰與煙霧中、在洶涌進來的水中,你怎么也無法指責他沒能及時看到那個小小按鈕上的車門圖標吧?

每一個 Model 3 車主應該都多少有過,手把手指導那些之前沒接觸過該車型的朋友如何開車門上下車的經(jīng)歷。如果平日里都要費一番口舌,那么緊急狀態(tài)分秒必爭的情況下呢?

很多時候,習慣本身就是一種安全。

“常規(guī)方式”并不需要比“新操作方式”具有理論上“更安全”的屬性,只要它沒有“更不安全”的天然劣勢,那么公眾長期形成的集體認知,這本身就是巨大的安全加成。

甚至可以說,我們今天之所以能夠相對安全地出行,習慣和共識在其中扮演了遠比大家潛意識里更重要的角色。

方向盤加踏板已經(jīng)使用了上百年,安全帶卡扣結構幾十年沒變過,是真的沒有出現(xiàn)能替代的東西嗎?是真的技術上無法實現(xiàn)搖桿開車、按鍵開車嗎?是真的沒有想出更省力、更炫酷的卡扣解鎖方式嗎?

顯然不是,所有的駕駛員都習慣于“油門在右、剎車在左、方向盤轉向”,這本身就是一種安全;每一個乘客都能輕易理解“緊急逃生時按紅色鈕解開安全帶”,這本身就是一種安全。

這幾年,不止一次出現(xiàn)過特斯拉車門開關失效、乘客被困車內(nèi)的新聞。當然我們必須承認,作為車主有必要全面了解車輛,應該知道車門備份手動開關的位置,很多被困新聞純粹是車主沒有全面了解車輛所致。

但可以設想,如果被困者并非車主、就是不熟悉這種特殊的開門方式、更不可能了解到還有備份手動開關呢?如果被困的是孩童、老人、殘障人士呢?一旦出了問題還有什么理由可以搪塞?

思考題:換來了什么?

在《造車如同做人,不是軌道而是曠野|展望 2024 創(chuàng)新之變》中,我把隱藏門把手與過度依賴觸屏化、(取消光學鏡面的)流媒體后視鏡等一道,歸為了“爭議性創(chuàng)新”。

因為這些“創(chuàng)新”并不建立在絕對的進步性和優(yōu)越性之上:它們只在個別方面提供細微的優(yōu)勢和改善,同時還附帶著一些不便與倒退,并非全方面超越它們所取代的傳統(tǒng)配置。

隱藏式門把手、取消外后視鏡的好處,無非是更簡潔的造型、更低的風阻,但優(yōu)勢遠遠談不上絕對。如果低風阻必須依賴流媒體后視鏡,那么一度創(chuàng)下風阻系數(shù)紀錄的 EQS 怎么解釋?

這些新技術的出現(xiàn)和成熟,是給了設計師更多空間去塑造更完美的造型設計。但如果反過來,必須依賴這些才能打造出完美造型的設計師就活該失業(yè)。

有沒有一定的體驗改善?有。有沒有一定的先進屬性?有。但遠遠沒到全面優(yōu)于傳統(tǒng)設計的程度,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進步性,更大程度上只是兩種不同的選擇。

錦上添花都談不上,頂多算蛋糕上裱花。

當然必須承認,能較好兼顧實用性的隱藏式門把手、能較好滿足醒目易辨別的開門設計是存在的,只是它們往往需要一定的實現(xiàn)條件:有時是成本允許、設計得當,有時是恰好與整體造型相契合。

如果手頭資源難以實現(xiàn)兼顧、如果整體設計就是沒能留足余地,那么真的沒必要為了趕風潮而強行“隱藏”。

既然不存在絕對的進步和優(yōu)越,僅有的一點優(yōu)勢還可能以一些不便為犧牲,那么為此而強行扭轉社會習慣、增加系統(tǒng)復雜性、損害本已穩(wěn)定的體系,就是不值得也無法持續(xù)的。

何謂絕對的進步和優(yōu)越?智能手機從實體鍵盤演化為全觸屏,事實上犧牲了操作手感、盲操能力等,但,成倍放大的顯示面積帶來了無盡的可能性,讓軟件和生態(tài)開發(fā)的想象空間幾何放大,直接加速并促成了今天這個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

放棄區(qū)區(qū)打字手感,換取的卻是具有社會意義和歷史意義的巨大進步。執(zhí)拗于實體按鍵就是難以換取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達和成熟,或者起碼速度也會慢得多,這就叫絕對的進步性和優(yōu)越性。

汽車把門把手做成隱藏式、把開關做成震動反饋、把換擋這類重要操作做成觸屏,都完全不具備這樣的進步意義 —— 它們帶來不了質的改變,也無力加速社會變革。

而換取的那一點點新奇的體驗差異,那一點點更簡潔的設計觀感,在公眾習慣和安全隱患面前簡直屁都不是。

SLS AMG,2010

眾所周知,隱藏式門把手、按鍵開門、觸屏操作一切,都不是最近這個十年才具備技術可行性的東西,它們只是最近十年才開始被廣泛應用到主流大眾化產(chǎn)品上而已。

“奇特的開門方式”,不限于車外門把手、車內(nèi)開門開關、鷗翼門等等,過去主要用于超跑這類基本不考慮實用性、對應人群極少的車型,所以我們上述談到的問題也相對可接受。

但特斯拉相繼引領了隱藏式門把手、車內(nèi)按鍵開門走向主流車型,隨后又引發(fā)了廣泛的跟隨效應,以至于今天使用“正常門把手”的車都仿佛顯得落伍,最終讓最該注重便利性和公眾習慣的網(wǎng)約車也墜入其中。

隨著這類“爭議性創(chuàng)新”走向主流,既稀釋了最初的新鮮感,又將缺點暴露給不那么愿意為新鮮舍棄實用的主流人群,好用不好用大家冷暖自知,廣泛的討論和爭議也就自然出現(xiàn)了。

好消息是,開始有一些車企意識到問題存在,要么干脆回歸傳統(tǒng),不再指著這點細節(jié)烘托所謂的科技感;要么開始尋求盡可能兼顧的新設計,既要隱藏式的簡潔觀感、按鍵開關的優(yōu)雅體驗,又要傳統(tǒng)設計的一目了然、易操作、易適應。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

廣告聲明:文內(nèi)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相關文章

軟媒旗下網(wǎng)站: IT之家 最會買 - 返利返現(xiàn)優(yōu)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軟媒旗下軟件: 軟媒手機APP應用 魔方 最會買 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