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 月 2 日消息,據上海腦虎科技今日消息,腦虎科技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神經外科密切合作,并在天橋腦科學研究院等的支持下,取得了人體臨床試驗突破性進展。
基于全自主研發(fā)的 256 導高通量植入式柔性腦機接口,先后開展高精度實時運動解碼和語言解碼臨床試驗研究,成功實現了“腦控”智能設備和“意念對話”。
腦虎科技表示,得益于高通量、高質量、跨腦區(qū)大規(guī)模腦電數據高效采集和實時分析,術中幾分鐘即可精準定位相關腦功能區(qū),手術后兩天即可開展運動、語言解碼試驗,兩周內即可實現“腦控”智能設備和“意念對話”。
“這一突破性進展不僅涵蓋了實時運動解碼,更在實時漢語解碼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標志著中國在腦機接口領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腦虎科技也因此成為全球唯一同時實現實時運動解碼和實時漢語解碼的侵入式腦機接口企業(yè)?!?/p>
2024 年 8 月,腦虎科技聯合華山醫(yī)院神經外科毛穎 / 陳亮教授團隊順利完成意念合成運動臨床試驗。受試者為 21 歲運動區(qū)占位的癲癇患者,通過手術植入 256 導高通量柔性腦機接口監(jiān)測病灶并保護運動相關的重要腦功能區(qū)。
項目團隊對其腦電信號的 High Gamma 頻段進行腦電特征提取和模型訓練,利用 LSTM(IT之家注:長短期記憶)神經網絡模型進行連續(xù)時間解碼,整體系統延遲小于 60 ms。受試者無需動手操作,術后兩天內便可實現“腦控”玩乒乓球和貪吃蛇游戲。
經過兩周的訓練,結合腦虎科技自主開發(fā)的腦機操作系統 XessOS,受試者可以熟練使用微信、郵箱、淘寶、小紅書、今日頭條等常用 App,以及實現智能家居和智能輪椅的“腦控”,大大滿足了運動障礙患者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行動能力。
漢語是一種以單音節(jié)為主的聲調語言和圖形語言,不同于英語等字母語言,其產生過程中的信息轉換涉及更多腦區(qū),需要研發(fā)針對漢語特征的神經編解碼機制和信息處理手段。2024 年 12 月,腦虎科技聯合華山醫(yī)院神經外科吳勁松教授團隊開展國內首例高通量植入式柔性腦機接口實時合成漢語言臨床試驗。項目團隊在語言區(qū)占位腫瘤癲癇患者上進行了柔性腦機接口植入手術,通過植入 256 導高通量腦機接口,幫助其定位病灶并保護語言相關的重要腦功能區(qū)。
病人術后恢復良好,五天后即可實現 142 個常用漢語音節(jié)下 71% 的解碼準確率,并且單字解碼時延小于 100 ms,是目前國內實時漢語言解碼的最高水平。
基于實時漢語解碼,受試者不僅實現了意念實時合成漢語、驅動數字分身以及對話 AI 大模型等高級功能,還能將人的腦電解碼成語言進而轉化成指令實時操控靈巧手實現人機交互。
值得一提的是,新年來臨之際,受試者還通過意念合成語言指令操作靈巧手,在腦海中想出“新年快樂”這四個字,就被電腦成功解碼并發(fā)出指令操縱機械手做出比心的動作,傳送了世界上第一段由意念完成的新年祝福。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