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 月 4 日消息,據海派新聞報道,“網約護士(網絡預約護士)”行業(yè)已經興起,有護士在四年內完成了近 3000 單,每單的成交金額大約為 200-300 元人民幣,護士最終到手約占 70%,在高峰期最多每月可獲近 2 萬元,實現患者、醫(yī)院和護士三方互惠局面。
山東省立第三醫(yī)院(省立三院)、山東省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等單位表示,目前已有護士在四年的時間里完成了近 3000 單“網約護士”上門服務,此類上門服務主要適用于長期臥床不便外出的老人、家庭購買的專業(yè)醫(yī)療設備不會使用、身上有外傷但因工作繁忙等場景。
IT之家參考報道,省立三院的甲乳燒傷整形外科主管連護士最近到濟南市的患者崔女士家中提供護理服務。崔女士 80 多歲,因腦血管疾病導致臥床不起,連平為她更換導尿管和進行靜脈采血,全程不到一小時。
崔女士的女兒翟女士表示:“以前帶老人去醫(yī)院換導管,需要找好幾個人把她搬下樓,去醫(yī)院還得掛號、排號,怎么也得折騰大半天,老人受苦,我們也很頭疼?,F在只需要在手機上點點,就有護士上門護理,太方便了?!?/p>
連護士也算了一筆賬:如果到醫(yī)院護理,再加上打車費、請護工費用和誤工費,每次至少需要 700 元;而這次上門護理,平臺收費僅為 210.5 元。“尿管每個月都需要更換,長遠來看,半年下來,上門護理比親自去醫(yī)院要省上千元?!?/p>
今年是連護士從事護理工作的第 13 年,也是她從事“網約護士”工作的第四年。省立三院在 2019 年 11 月率先開展“互聯網 + 護理服務”,連護士在 2020 年初注冊開始了“兼職”工作。
連護士表示:“(兼職)雖然很累,但讓我重新感受到了作為護士的職業(yè)價值?!彼€提到,去患者家里護理讓她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被需要”和“被理解”。四年來,連平開車行駛了超過 8 萬公里,服務了上千名患者,完成了近 3000 單。
濟南市一家三甲醫(yī)院的相關人員表示,對于醫(yī)院來說,“網約護士”節(jié)省了醫(yī)療資源;對于患者來說,這種服務打通了醫(yī)院為患者提供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而對于護士來說,這也帶來了經濟效益和職業(yè)榮譽感。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