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日夜間
    隨系統(tǒng)
    淺色
    深色
  • 主題色

【IT之家評測室】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ulcan OC 32GB 火神顯卡評測:游戲玩家的神,DLSS 4 顛覆游戲性能體驗

2025/1/24 23:33:21 來源:IT之家 作者:水水 責編:水水

在今年 1 月舉辦的 CES 2025 上,英偉達發(fā)布了基于 Blackwell 架構的 GeForce RTX 50 系列游戲顯卡。IT之家首發(fā)拿到了這張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ulcan OC 32GB 火神顯卡,它更新到全新一代 Blackwell 架構,擁有 GDDR7 32GB 超大顯存,DLSS 4 技術,也是首批可以買到的非公顯卡之一。

電子設備的屏幕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七彩虹的火神系列一直以大氣硬核的外觀設計,獨特的配件體驗以及一鍵超頻的滿血性能而聞名。本次我們就借助一套旗艦配置,來看看它能否接替 RTX 4090 D,成為新一代游戲卡皇。本次測試平臺具體配置如下:

表格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一、外觀設計

圖片 69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ulcan OC 32GB 火神顯卡延續(xù)了上一代硬核的賽博科幻風設計,但整體造型更加方正內斂,配合純黑霧面金屬卡身 + 銀白不規(guī)則包邊 + 小三角紅色點綴組合,更顯高級感,手感和質感都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全秩序感的視覺風格是火神系列顯卡的特點之一,所有裝飾元素都做到了視覺上的中置對稱,金屬壓鑄工藝和莊稼上的斜切紋路、銀白包邊,官方稱之為“金屬外骨骼”,斜切設計通常與暴力美學掛鉤,高端和霸氣相結合,大概就是七彩虹想要帶給玩家的感覺。

正面 3 風扇規(guī)格為 107mm 大口徑,9 片扇葉,采用「風鐮」設計,風扇軸柱部分印有白色的 iGame 和七彩虹 Logo。

黑色的照相機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顯卡的黑化金屬背板設計明顯更加賽博和個性,無論是右側的進氣開口,背板上的凹凸紋理還是左側的 GEFORCE RTX 文字,通過斜切 + 斜視效果,營造出一種充滿力量的速度感。

電子儀器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桌子上的微波爐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圖片包含 卡車, 盒子, 男人, 桌子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桌子上的手機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體積方面經過IT之家實測,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ulcan OC 32GB 顯卡的三圍分別是 360*135*71mm(不含金手指與擋片),裸卡重量(不含磁吸屏幕組件)約 2.88kg。

圖片 67

圖片 66

顯卡的兩側均采用 2 組斜切鏤空開口,內部采用 7*8+2*6mm 熱管 + 真空冰片技術,確保顯卡擁有出色的散熱效果。底部一側配備了 16pin(12+4)供電接口 + 8pin 燈光同步接口,還有用于連接智屏和燈光組件的磁吸觸點。

圖片 68

圖片 65

顯卡另一側可以看到新版 PCIe5.0 規(guī)格的全新金手指。

圖片包含 標志, 桌子, 汽車, 對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圖片 64

燈光組件可直接吸附在顯卡側邊,開機即可激活炫酷燈效,適合追求純粹顏值的外觀黨。

圖片 62

圖片 61

圖片 57

智屏配件擁有 2 組磁吸觸點,兼容橫、豎兩種顯卡安裝方式,也可以吸在底座上單獨擺放,并通過 iGame Center 定制屏幕顯示主題、自定義圖片和動態(tài) GIF 圖,玩法非常豐富,個性化體驗拉滿。

圖片 60

配件方面還是一如既往的豐富,12+4pin 轉 4*8pin 電源轉接線,一套可拆卸的鋁合金顯卡支架、一根 RGB 燈光控制線、一把可替換頭的金屬螺絲刀,一個獨立智屏磁吸底座,一個方形磁吸彩色智屏以及一個磁吸燈光組件。

桌子上放了游戲機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ulcan OC 32GB 火神顯卡的 I/O 金屬擋板上,配備了 3 個 DP2.1b 接口和 2 個 HDMI2.1b 接口,支持最高 8K / 165Hz 輸出。能夠一鍵超頻的實體按鈕自然也不能落下,這是七彩虹的專利設計,讓普通玩家也能輕松享受到超頻性能體驗的樂趣。

二、架構解析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D 采用了全新的 Blackwell 架構,官網的介紹頁面赫然寫著一列“專為游戲玩家和創(chuàng)作者打造的致勝平臺”,其中所代表的就是游戲性能和 AI 性能的爆增。英偉達稱,目前對于畫面質量的追求已大幅度超越了摩爾定律所能夠提供的運算性能,加入神經網絡渲染勢在必行。

圖形用戶界面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由于加入了神經網絡渲染,Blackwell 的多單元流處理器 (SM) 具有更高的處理吞吐量,并與 Tensor Core 更緊密結合,從而優(yōu)化神經網絡著色器的性能。

為了滿足下一代 DLSS 多幀生成的幀率穩(wěn)定性需求,Blackwell 架構搭載了基于硬件的 Flip Metering,將幀率邏輯轉移到顯示引擎中,使得 GPU 能夠更精確地管理顯示時間。同時顯示引擎還增強了兩倍的像素處理能力,以支持更高的分辨率和刷新率,從而釋放 DLSS 4 的性能潛力。

圖形用戶界面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在第五代 Tensor Core 中新增了對 FP4 浮點運算精度的支持,FP4 是一種較低的量化方法,類似于文件壓縮,可以減小模型推理過程中數據存儲和計算量大小,提高計算效率。FP4 使用顯存不到 FP16 的一半,GPU 性能的提升卻高達 2 倍。在生成式 AI 應用中,GeForce RTX 5090 D 的 FP4 圖像生成速度是 RTX 4090 D 上 FP16 的 3 倍,顯存消耗減少一半。

在 RT Core 方面,提升了檢測光線、路徑與三角形相交的效能,可以對大量幾何圖形細節(jié)進行光線追蹤。在新一代 Blackwell 架構下光線、路徑與三角形相交的檢測效率為上一代的 2 倍,初代使用 RT Core 的 Turing 架構的 8 倍,并增強了壓縮以減少內存占用,相比上代的顯存使用率節(jié)省了 25%,光線追蹤效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細節(jié)提升。

除了技術上的提升,Blackwell 架構的 GPU 還搭載了 GDDR7 顯存。GDDR7 采用的是 PAM3 信號編碼機制,與 GDDR6 和 GDDR6X 有所區(qū)別。PAM3 每兩周期的數據傳輸為 3 位,相比 GDDR6 和 GDDR6X 更省電,帶寬也進一步提升,速度高達 30Gbps。

Blackwell 還通過 PCIe 5.0 和 DisplayPort 2.1b UHBR20 實現了增強,單一通道支持 20Gbps 帶寬,從而支持高達 8K 165Hz 的顯示器。Blackwell 架構 GPU 配備了第九代 NVENC,支持 H.264 / H.265 4:2:2 編碼的 8 位和 10 位視頻輸出。

電腦游戲畫面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具體到產品規(guī)格上,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ulcan OC 基于最新一代 GB202 核心和 TSMC 4N 架構制程工藝打造,內有 21760 個 CUDA 核心、680 個 Tensor 核心、170 個光追核心、680 個紋理單元、176 個 ROP 單元,核心規(guī)模相比 RTX 4090 大致相當,但解鎖了完整的 GPC 單元,單元內的 SM 和 TPC 群組數量均有增加。

圖形用戶界面, 圖示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GeForce RTX 5090 公版的核心頻率范圍是 2010MHz-2410MHz,而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ulcan OC 顯卡在啟用一鍵超頻后,頻率范圍會變成 2017MHz-2527MHz。顯存方面升級為 512-bit 32GB GDDR7,帶寬來到了 1792GB/s。TBP 功耗為 600W,相比上代 RTX 4090 增加了 150W。

三、理論跑分

作為一款非公旗艦顯卡,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ulcan OC 火神會在公版顯卡的基礎上帶來怎樣的提升呢?接下來就進入理論測試環(huán)節(jié)。

圖片 3

先看烤機,單烤甜甜圈 20 分鐘,GPU 的核心溫度穩(wěn)定在 70℃左右,顯卡頻率 2700MHz,功耗穩(wěn)定在 600W 左右,和公版保持一致,恰好卡在目前 12+4pin 顯卡電源接口的最大輸出功率。單顯卡的功耗就來到 600W,搭配 i7 / i9 或銳龍 7、銳龍 9 這樣的高端處理器,最好還是用 1200W 的電源一步到位。

圖形用戶界面, 應用程序, 網站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在 3DMark Time Spy DX12 測試中,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ulcan OC 32GB 火神顯卡分數達到了 49164 分,作為對比 GeForce RTX 4090 公版的分數為 34725 分,提升幅度達到了 41.5%,相當可觀。

圖形用戶界面, 應用程序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而在 3D Mark Time Spy Extreme DX12 測試中,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ulcan OC 32GB 火神顯卡分數達到了 26117 分,作為對比 GeForce RTX 4090 公版的分數為 19924 分,提升幅度達到了 31%。

圖形用戶界面, 應用程序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在 3DMark Portal Royal 實時光追測試中,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ulcan OC 32GB 火神顯卡的綜合分為 37502 分,作為對比 GeForce RTX 4090 公版的分數為 25080 分,提升幅度達到了 49.5%。

通過 3D Mark 一系列的顯卡測試項目跑分不難發(fā)現,RTX 5090 D 的圖形性能提升非常猛,30%-50% 左右的提升幅度足以讓它傲視群雄,登頂新一代卡皇的寶座。當然,以上測試數據都是基于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ulcan OC 32GB 火神顯卡一鍵超頻模式下結果,相比默頻分數要高上 4%-5%,證明了這張卡的性能上限更為出色。

四、游戲實測

這次的游戲實測稍微有點不同,雖然 NVIDIA 官方宣稱首批支持 DLSS 4 的游戲高達 75 款,不過目前要想在游戲中順利開啟 DLSS 4 相關選項還需要通過 Steam 的測試版通道激活,所以多數主流游戲我們依舊測試的是 DLSS 3 和幀生成的表現,并在最后以《賽博朋克:2077》這款游戲單獨為大家呈現 DLSS 4 技術的實際表現。

1、《CS2》

電腦螢幕畫面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2022 年 RTX 4090 首測那會兒還沒有《CS2》,后續(xù)推出的《CS2》相較于《CS:GO》性能壓力大了不少,不過即便如此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ulcan OC 32GB 火神顯卡依舊在 4K 分辨率 + 高畫質下跑出了 431 分的游戲平均幀數,1% Low 幀也有 189 幀。

圖片 5

而在 2K 分辨率 + 高畫質下則跑到了平均 635 幀的游戲幀數,1% Low 幀提升到 240 幀,完全不會影響游戲發(fā)揮。

2、《漫威爭鋒》

圖片包含 戶外, 路, 飛機, 男人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圖片包含 男人, 桌子, 水, 船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競技游戲這邊,我們還挑選了最近比較火的《漫威爭鋒》,《漫威爭鋒》目前支持了 DLSS 和幀生成技術,我們測試了關閉和打開 DLSS 選項前后的表現:

  • 在 4K 分辨率 + 高畫質下,游戲平均幀數 179 幀,1% Low 幀 146 幀,游戲平均延遲 23ms;

  • 在 4K 分辨率 + 高畫質 + DLSS 質量檔 + 幀生成 / 低延遲下,游戲平均幀數 283 幀,1% Low 幀 172 幀,游戲平均延遲 17ms;

這其中 1% Low 幀提升達到了 17.8%,延遲降低了 5ms,游戲平均幀數提升接近 100 幀。

3、《無限暖暖》

圖片 9

花園里的擺設布局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接下來是兩款端游,首先是《無限暖暖》,這款游戲對硬件資源的開銷非常大,完全不輸 3A 大作。

  • 在 4K 分辨率 + 極致畫質 + 上采樣抗鋸齒下,游戲平均幀數為 171 幀,1% Low 幀 133 幀;

  • 在 4K 分辨率 + 極致畫質 + DLSS 抗鋸齒下,游戲平均幀數為 161 幀,1% Low 幀 117 幀;

對比 RTX 4090 平均 100 幀左右的游戲幀數,1% Low 幀超過了其上代平均幀數,游戲明顯更加流暢,操作也更加跟手了。

圖片 11

花園里的擺設布局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 在 2K 分辨率 + 極致畫質 + 上采樣抗鋸齒下,游戲平均幀數為 230 幀,1% Low 幀 137 幀;

  • 在 2K 分辨率 + 極致畫質 + DLSS 抗鋸齒下,游戲平均幀數為 195 幀,1% Low 幀 151 幀;

來到 2K 分辨率下值得注意的是,1% Low 幀的提升在上采樣抗鋸齒下幾乎沒有提升,但開啟 DLSS 抗鋸齒后,1% Low 幀提升了 34 幀。

4、《崩壞:星穹鐵道》

城市街道與高樓大廈的路上走的人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崩壞:星穹鐵道》在端游中也比較吃配置,最近更新游戲后支持了 DLSS 功能,我們也進行了簡單測試。在 4K 分辨率 + 最高畫質 + DLSS 質量 + 渲染精度 1.0 + 垂直同步的設置下,進行匹諾康尼-黃金的時刻跑圖,游戲平均幀數可以頂滿 4K / 240 幀,1% Low 幀也有 130 幀,完美發(fā)揮 4K / 240Hz 顯示器的功力,游戲體驗非常舒適。

5、《古墓麗影:暗影》

圖形用戶界面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屏幕上有字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傳統(tǒng)光柵單機游戲可以考察一下 RTX 5090 D 在非光追和 DLSS 時的性能表現:

  • 在 4K 分辨率 + 最高畫質下,游戲平均幀數為 249 幀;

  • 在 2K 分辨率 + 極致畫質下,游戲平均幀數為 372 幀;

相比上一代 RTX 4090,4K 和 2K 分辨率下的游戲平均幀數提升分別達到了 36% 和 46%。

6、《極限競速:地平線 5》

圖片 19

圖片 21

《極限競速:地平線 5》有著較為出色的優(yōu)化:

  • 在 4K 分辨率 + 極端畫質下,游戲平均幀數為 199 幀,1% Low 幀 103 幀;

  • 在 2K 分辨率 + 極端畫質下,游戲平均幀數為 254 幀,1% Low 幀 106 幀;

相比上一代 RTX 4090,4K 和 2K 分辨率下的游戲平均幀數提升分別達到了 27.5% 和 38%。

7、《孤島驚魂 6》

圖表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圖片 23

接下來就是光追游戲了,首先是《孤島驚魂 6》,它對 CPU 的單核性能要求也很高,支持光追和 DLSS。經過實測:

  • 在 4K 分辨率 + 極高畫質下,游戲平均幀數為 195 幀,1% Low 幀 82 幀;

  • 在 4K 分辨率 + 極高畫質 + 開啟光追 + DLSS 質量下,游戲平均幀數為 168 幀,1% Low 幀 88 幀;

相比上一代 RTX 4090,4K 默認和 4K 光追下的游戲平均幀數提升分別達到了 47.7% 和 47.3%,提升幅度接近 50%。

圖片 25

圖表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 在 4K 分辨率 + 極高畫質下,游戲平均幀數為 243 幀,1% Low 幀 125 幀;

  • 在 4K 分辨率 + 極高畫質 + 開啟光追 + DLSS 質量下,游戲平均幀數為 205 幀,1% Low 幀 105 幀;

相比上一代 RTX 4090,4K 默認和 4K 光追下的游戲平均幀數提升分別達到了 41.2% 和 52.9%。

8、《黑神話:悟空》

圖片 27

圖片 28

在測試繞不開的“眾生平等”之作《黑神話:悟空》中,由于 4K 分辨率 + 超高全景光追的壓力巨大,強如 RTX 5090 D 也只能跑到 30 幀,這里就不單獨做比較了。經過實測:

  • 4K 分辨率 + 影視級畫質 + 50% 超采樣分辨率下,游戲平均幀數為 103 幀;

  • 4K 分辨率 + 影視級畫質 + 50% 超采樣分辨率 + 高全景光追 + 幀生成下,游戲平均幀數為 134 幀;

可以看到在 RTX 5090 D 的加持下,4K 分辨率 + 影視級畫質的黑猴也能達到 100 幀以上的游戲平均幀數,體驗提升巨大。

電腦屏幕的照片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電腦屏幕的照片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 在 2K 分辨率 + 影視級畫質 + 50% 超采樣分辨率下,游戲平均幀數為 115 幀;

  • 在 2K 分辨率 + 影視級畫質 + 50% 超采樣分辨率 + 高全景光追 + 幀生成下,游戲平均幀數為 181 幀;

9、《真三國無雙:起源》

男人騎著摩托車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圖片包含 戶外, 草, 男人, 街道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最后我們再測一款剛發(fā)售不久的游戲《真三國無雙:起源》,它恰好就在首批支持 DLSS 4 技術的 75 款游戲當中,可惜目前游戲還未激活 DLSS 4 選項開關,只能看看它在 DLSS 3 下的表現了。

  • 在 4K 分辨率 + 最高畫質,游戲平均幀數為 237 幀,1% Low 幀為 130 幀;

  • 在 4K 分辨率 + 最高畫質 + DLSS 質量 + 幀生成,游戲平均幀數為 332 幀,1% Low 幀 160 幀;

作為一款優(yōu)化非常出色的游戲,RTX 5090 D 在 4K 分辨率下不開光追和 DLSS 選項,都能得到接近 240 幀的平均幀數,無雙割草的體驗感拉滿。

電腦螢幕畫面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在公布 2K 分辨率游戲幀數之前,需要注意的是游戲目前支持的最高幀數只有 480 幀。

圖片包含 草, 戶外, 男人, 田地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圖片包含 草, 戶外, 男人, 前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 在 2K 分辨率 + 最高畫質,游戲平均幀數為 240 幀,1% Low 幀為 154 幀;

  • 在 2K 分辨率 + 最高畫質 + DLSS 質量 + 幀生成,游戲平均幀數為 435 幀,1% Low 幀 207 幀;

雖然開啟光追 + DLSS + 幀生成也沒有頂滿 480 幀,但 1% Low 幀都有 200 幀以上,使用 RTX 5090 D 的無雙割草體驗絕對差不了,后續(xù)支持 DLSS 4 體驗有多爽我都不敢想。

五、DLSS 4 游戲體驗

目前 RTX 40 系列已經支持的 DLSS 3 技術實際效果已經非常強大了,DLSS 4 在 DLSS 3 的技術上,再次提升了幀生成的性能潛力,運用全新的多幀生成技術,結合第五代 Tensor Core 的強大性能,利用 AI 為每個渲染幀生成至多 3 個額外幀,從而大幅提升游戲的 FPS 水平。

DLSS 4 配合全套 DLSS 技術,包括光線重建、超分辨率以及 DLAA 等功能,最多可實現傳統(tǒng)圖像渲染的 8 倍幀率。擁有 DLSS 4 技術的游戲,玩家使用 RTX 5090 D 可輕松解鎖 4K 240 FPS 全景光追的滿血性能體驗。

圖片 36

多幀生成技術還可配合 NVIDIA Reflex 低延遲技術保持較低的游戲延遲,讓游戲的操作和響應影響很小。畢竟 GPU 為每個渲染幀計算時,都設計到超分辨率、光線重建和多幀生成等多維度,延遲的增加不可避免。不過,GeForce RTX 50 系列的第 5 代 Tensor Core 在 AI 處理性能上提升了 2.5 倍,因此游戲的延遲變化很小,具體我們將在下面的游戲實例中為大家演示。

Blackwell 顯示引擎也在 DLSS 4 技術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提升其像素處理能力,讓游戲在更高分辨率和刷新率下滿足 DLSS 4 技術的要求,最高可提升 1 倍的像素處理能力。

圖片包含 圖形用戶界面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DLSS 4 技術還帶來了模型架構的重大升級,DLSS 光線重建、DLSS 超分辨率和 DLAA 特性均由首個實時 Transformer 模型驅動,并用來提升生成像素的質量,它支持通過自注意力操作評估整個幀幾多個幀中每個像素的重要程度,更好理解場景關系,讓生成的像素具有更好穩(wěn)定性、更少的偽影、更豐富的運動細節(jié)和平滑邊緣。

網站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官方表示,目前已有超過 75 款支持 DLSS 幀生成技術的游戲和應用可在 GeForce RTX 50 系列 GPU 上升級至 DLSS 多幀生成技術,不少主流 3A 大作也將于 50 系顯卡正式發(fā)售后不久體驗到 DLSS 4,包括《心靈殺手 2》、《奪寶奇兵:古老之圈》、《真三國無雙:起源》、《黑神話:悟空》、《星球大戰(zhàn):亡命之徒》《寂靜嶺 2:重制版》等熱門作品。

電腦的屏幕截圖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電腦螢幕的截圖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賽博朋克:2077》目前的 steam 測試版已支持 DLSS 4,我們通過它來了解下 DLSS 4 的實際體驗好了。如果在 4K 分辨率下開啟光追,但不開啟 DLSS 和幀生成選項,那么:

  • 在 4K 分辨率超級光追畫質下,游戲平均幀數為 60 幀;

  • 在 4K 分辨率超速光追畫質下,游戲平均幀數為 35 幀;

即使是 RTX 5090 D 面對 4K 分辨率 + 光線追蹤條件下硬剛物理圖形性能,壓力依舊非常大,超級光追尚可跑到 60 幀的流暢基準線,超速光追(路徑光追)就力不從心了。

圖片 47

如果是 4K 分辨率 + 超級畫質,不開光追和 DLSS,游戲平均幀數的表現還可以,能達到 116 幀,大家先記一下這個數字。

電腦的屏幕截圖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接著我們看下多幀生成的選項,打開幀生成選項后,下面多出了一個多幀生成的倍率選擇項,即 DLSS Multi Frame Generation,可選擇 2x、3x 和 4x 這 3 種生成倍率。

電腦的屏幕截圖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電腦的屏幕截圖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圖片 43

我們依次在 4K 分辨率 + 超級光追畫質 + DLSS 性能設置下,選擇 2x、3x 和 4x 多幀生成,運行游戲基準測試,分別得到了 217 幀、302 幀和 379 幀的游戲平均幀數,2x 和 3x 多幀生成的表現,非常接近 116 幀的 2 倍和 3 倍幀數,而 4K 分辨率下的 4x 多幀生成所帶來的 379 幀則更加恐怖如斯。

屏幕的截圖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當我們進一步切換到超速光追畫質 + DLSS 4 多幀生成 4x 時,游戲平均幀數也有 295 幀。萬萬沒想到,在當下最吃性能的一款 3A 游戲上,我們跑出了前所未有的游戲性能,可以說 DLSS 4 技術徹底顛覆了大家對于游戲性能的認知。

夜晚街道上店鋪的標志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當然,無論是何種形式的插幀,延遲的增加都不可避免,所以我們也實測了關閉和打開多幀生成后的延遲表現。

在關閉幀生成選項的情況下,同一場景下 4K 超級畫質和 4K 超級光追畫質的游戲平均延遲分別為 15ms 和 18ms。

電腦游戲的截圖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而切換到超速光追畫質后,依舊在同一場景下分別開啟 2x、3x 和 4x 多幀生成,游戲平均延遲分別為 21ms、24ms 和 27ms。

如此看來相比開啟幀生成之前,延遲的確有一定的增加,但幅度非常小。超速光追 + 2x 多幀生成對比超級光追無幀生成僅增加了 3ms,隨后的 3x 和 4x 多幀生成延遲依次遞增 3ms,總體延遲都控制在 30ms 以內,對于非競技類單機游戲來說這個表現完全可以接受。

商店的玻璃窗上有貼商標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除了 DLSS 4 技術外,新一代 NVIDIA Reflex 2 低延遲技術也可進一步降低游戲的延遲表現,提升操作手感和響應速度。過去四年里,NVIDIA Reflex 已集成到超過 100 款游戲中,可以將 PC 延遲降低 50%。新的 Reflex 2 將采用一項 Reflex Frame Warp 技術,通過把最新的鼠標輸入指令及時同步給渲染幀,實時刷新和控制渲染出的游戲幀,可以說是定制化的低延遲調整了。

NVIDIA Reflex 2 將在未來不僅支持主流競技游戲和動作游戲,如《無畏契約》等。相信通過這一技術,開啟 DLSS 4 之后的游戲低延遲表現會更加出色。

六、總結

本次首測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ulcan OC 32GB 火神顯卡的過程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第五代 Tensor Core 和 DLSS 4 加持下的游戲性能表現,成倍的游戲幀數增加變得唾手可得,而實際體驗中的延遲增加和畫質損失代價完全可以接受。今后,顯卡的游戲性能也將邁入一個新的時代,無論是玩家還是游戲開發(fā)者都將受益于 DLSS 4 技術。

電子儀器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另一方面,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ulcan OC 32GB 火神顯卡的設計和豐富的配件玩法也令人印象深刻,設計上除了繼承上代賽博硬核科幻風的風格外,恰到好處的搭配和質感也相當高級,拿到手有種輕奢相機的感覺,配合副屏 + 燈光組件 + 多樣燈效 + 自定義圖案非常個性,無愧旗艦顯卡之名。

七彩虹后續(xù)也將推出白火神版本,喜歡火神系列設計、預算充足的朋友可以閉眼入。據官方透露,1 月 30 日這款顯卡將在七彩虹官網商城、各大電商平臺及全國授權零售經銷渠道開售。除了火神,七彩虹還同時準備了 iGame Neptune、Advanced 等多個不同系列的 GeForce RTX 5090 D 顯卡供玩家選購,售價 16499 元起。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軟媒旗下網站: IT之家 最會買 - 返利返現優(yōu)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軟媒旗下軟件: 軟媒手機APP應用 魔方 最會買 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