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友們選購兩千多“甜點”價位的中端手機時可能已經(jīng)注意到,現(xiàn)在的手機市場相比幾年前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 2019 年 5 月 28 日,看看紅米 K 系列的“開山之作”—— K20 Pro。
在 2699 元的價位段上,K20 Pro 不僅搭載了當年最新的驍龍 855 旗艦 SoC,還把當年流行的升降攝像頭、真全面屏、屏下指紋和全焦段三攝都安排上了。
甚至在部分配置上“倒反天罡”,反殺了年初發(fā)布的小米 9。
而在 6 年后的今天,想用 2699 元就買到一部配置“無限接近”旗艦機的手機,便沒有那么容易。
這幾年的手機市場,到底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我們現(xiàn)在如何選購這些“甜點”價位的手機,IT之家就來跟大家一起看一看。
一、從 1999,到 3999
想要分析國內(nèi)手機市場的變化,小米的數(shù)字系列便是一個很好的研究對象。
在突破“1999 元”的桎梏之后,小米很快便在 2020 年的小米 10 上找到了標準版旗艦手機的新定價標準 —— 3999 元。
當時正值 5G 手機的普及之年,在整機成本上漲與行業(yè)高端化趨勢的雙重推進下,標準版旗艦被帶到了 4K+ 的價格段。
而此時,類似紅米 K30 Pro 這樣的機器則立足 2999 元起的價格,提供一個更便宜的選擇,但同時也搭載當年最新的旗艦處理器。
發(fā)布時 1999 元起的紅米 K30 5G,則搭載了中端的驍龍 7 系處理器。
然而這樣看似和諧的產(chǎn)品體系,卻很快就被打破了。
二、“N-1”的第一次瘋狂
曾經(jīng),除了“翻車”的情況,高通驍龍旗艦處理器的生命周期通常只有一年,在第二年便會停止銷售,為新的“中端”處理器讓路。
不過,2019 年的初代 iQOO Neo 手機便打破了這一慣例,搭載前一年的驍龍 845 處理器,售價 1798 元起。
作為參考,當年搭載驍龍 855 的 iQOO 正代則是 2998 元起。
如果說這只是一次“個例”開胃菜,2021 年的驍龍 870 則可以說是將“N-1”旗艦處理器這一概念在用戶心中扶正了。
在采用三星 5nm 的驍龍 888 成為“火龍”之后,作為驍龍 865 Refresh 版本的驍龍 870 反而更受到市場的青睞。
其中的代表機型之一,就是 1999 元起步的紅米 K40,相信我們不少家友目前仍在使用。
與搭載驍龍 888 的 K40 Pro 相比,K40 起價低了 800 元,還在大多數(shù)外圍配置上保持一致;其處理器雖然極限性能更低,但反而擁有更好的用戶口碑。
這樣尷尬的局面,讓驍龍 870 的生命周期變得非常長。
甚至 2022 年 12 月底發(fā)布的 vivo S16,仍然在使用這款處理器。
對性能要求沒那么高的平板電腦市場,甚至在 2023 年還有不少驍龍 870 新品上市。
從 2022 年下半年回歸臺積電工藝的驍龍 8+ Gen 1 開啟,盡管已經(jīng)不再是“火龍”,但隨著正代旗艦 SoC 的成本水漲船高,N-1 和 N 代并行的產(chǎn)品策略逐漸成為了行業(yè)的共識。
三、9300+ 還不夠,9400e 安排
在 2025 年的市場條件下,家友們應(yīng)該已經(jīng)熟悉廠商終端系列的標準版機型采用“N-1”旗艦 SoC,更貴的 Pro 版本搭載最新旗艦 SoC 的格局了。
也許是受到 iPhone 16e 命名的啟發(fā),也可能是汲取了 PC 行業(yè)英特爾和 AMD 的命名方式,博主 @數(shù)碼閑聊站 的最新爆料顯示原本的“天璣 9350”已經(jīng)改名為“天璣 9400e”了。
盡管名字上看起來更像天璣 9400 的低配版,但它實際上是前一代天璣 9300 的進一步升級版。
根據(jù)這名博主的說法,一加和真我都將推出搭載天璣 9400e 處理器的手機產(chǎn)品。
四、高通出招,8s Gen 4 也用上全大核
廠商們紛紛推出搭載 N-1 旗艦處理器的性能手機,搶占 2K 檔市場的一大原因,就是旗艦與中端處理器之間的性能差距過大。
兩年前,高通推出驍龍 7+ Gen 2,試圖解決這一問題。
而在去年,這一定位甚至分成了驍龍 7+ Gen 3 與驍龍 8s Gen 3 兩款產(chǎn)品,進一步細分。
面對聯(lián)發(fā)科陣營的天璣 9400e,高通今年的次旗艦處理器 SM8735 則給出了比以往更加“慷慨”的規(guī)格:
臺積電 4nm,X4+A720 全大核架構(gòu):1*3.21GHz X4 + 3*3.01GHz A720 + 2*2.80GHz A720 + 2*2.02GHz A720
Adreno 825 GPU,驍龍 8 Elite / Adreno 830 同代 GPU,砍核心規(guī)模
SLC 6MB,L3 8MB,安兔兔跑分 200W+
它的核心極限頻率略低于驍龍 8 Gen 3,但另一方面去掉了 A520 小核,也轉(zhuǎn)向了“全大核”架構(gòu),CPU 多核能效的表現(xiàn)很可能不俗。
但畢竟沒有采用全新的 Oryon 自研架構(gòu),高通并沒有如外界預計,把這顆處理器叫做 8s Elite,而是選擇了更加本分的驍龍 8s Gen 4 這一名字。
五、選購,回歸務(wù)實
當旗艦處理器價格屢創(chuàng)新高時,廠商通過引入“N-1”代旗艦芯片或打造次旗艦芯片,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合理而務(wù)實的新選擇。
對于 2K 檔的用戶來說,不管是天璣 9300+、9400e,或是驍龍 8 Gen 3、8s Gen 4,都能為我們提供不錯的性能體驗。
家友們在選購新機時,其實沒必要在同級別的處理器之間“賽博斗蛐蛐”,而是可以看看屏幕、電池、相機、系統(tǒng)等其他配置,也許才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那個“甜點”選擇。
廣告聲明:文內(nèi)含有的對外跳轉(zhuǎn)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jié)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