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日夜間
    隨系統(tǒng)
    淺色
    深色
  • 主題色

未成年人租共享電動車出事故:租車公司被判擔責七成

2017/12/7 11:08:08 來源:IT之家 作者:馬卡 責編:馬卡

IT之家12月7日消息 來自海淀法院官網(wǎng)發(fā)布案件快報顯示,未成年人李先生租賃共享電動自行車出事故,車輛經(jīng)鑒定為機動車,在賠償受害人損失后,李先生將租車公司訴至法院要求賠償相關損失。

日前,海淀法院審結了此案。法院判決租車公司對李先生的損失承擔七成的賠償責任。

快報顯示,李先生事發(fā)時未滿18周歲,被告公司為某手機APP軟件的開發(fā)運營商,主營電動自行車的共享騎行服務,該APP需實名認證,提示須年滿16周歲方可騎行。李先生在一次騎行過程中與行人身體接觸,雙方倒地受傷,行人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

全文如下▼

未成年人李先生租賃共享電動自行車出事故,車輛經(jīng)鑒定為機動車,在賠償受害人損失后,李先生將租車公司訴至法院要求賠償相關損失。日前,海淀法院審結了此案。法院判決租車公司對李先生的損失承擔七成的賠償責任。

原告李先生訴稱,其用手機APP租賃了被告公司所有的共享電動車一輛,騎行過程中與行人身體接觸,造成己方受傷、行人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的事故,為此支出了醫(yī)療費和賠償金。涉案車輛經(jīng)鑒定屬于機動車,現(xiàn)要求該公司賠償32萬余元。

對此被告公司辯稱,其公司是合法運營的公司,對本案的事故不存在過錯,李先生與受害人之間簽訂的和解協(xié)議對公司不具有法律效力。

經(jīng)查李先生事發(fā)時未滿18周歲,被告公司為某手機APP軟件的開發(fā)運營商,主營電動自行車的共享騎行服務,該APP需實名認證,提示須年滿16周歲方可騎行。李先生實名注冊后,在一次騎行過程中與行人身體接觸,雙方倒地受傷,行人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經(jīng)鑒定,事故車輛屬于機動車,發(fā)生事故時行駛速度無法確定。交通事故證明中載明,李先生未依法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駕駛未依法登記的二輪摩托車上路行駛時未確保安全,因行人行走方向無法確定,交通事故的成因無法查清。后李先生與行人家屬達成賠償協(xié)議書,一次性賠償32萬元。被告公司提交車輛檢驗報告等證據(jù),證明其公司提供的車輛經(jīng)檢驗質量合格,車型系經(jīng)北京市交管局同意上路的車型,其所購置的車輛中部分已辦理行駛證、登記車牌,每輛車投保了10萬元的第三者責任險。

法院經(jīng)審理后認為,被告公司與李先生之間系車輛租賃合同法律關系。首先,被告公司通過公司開發(fā)運營的APP提供的是電動自行車的共享服務,但事故車輛經(jīng)鑒定為機動車,無號牌無行駛證,被告公司未盡到提供符合約定車輛的義務;其次,事發(fā)時李先生未滿十八周歲,無機動車駕駛證,雖被告公司提示禁止十六周歲以下騎行且規(guī)定需實名注冊,但因其提供的車輛系機動車,向無機動車駕駛證的用戶提供,不符合國家對駕駛機動車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亦不符合雙方約定,被告公司的提示不能免除其應承擔的賠償責任;再次,其提供的系機動車,無論從車輛重量及限行速度,均非十八周歲以下未經(jīng)專門的交通安全教育和駕駛技能培訓的李先生所能掌控。綜合以上,被告公司在履行租賃合同中違反法律規(guī)定,違反雙方約定,構成違約,應對李先生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此外,李先生作為用戶,應當自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城市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做到安全騎行、確保騎行安全,但其未確保安全,事發(fā)后未保護現(xiàn)場,對事故的發(fā)生有直接的因果關系,故對事故所致的損失,亦應自行承擔一定的責任。就雙方責任比例的確定,除了上述雙方情形之外,考慮到本案涉及共享電動車騎行過程中發(fā)生的事故,對共享電動車的規(guī)范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等社會公共利益,被告公司將不符合電動車標準的車輛,在未經(jīng)車牌登記及取得行駛證的條件下對全社會開發(fā),法院酌定被告公司對李先生的損失承擔70%的賠償責任,李先生自擔30%的責任。最后,法院判決被告公司賠償李先生各項損失近23萬元。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軟媒旗下網(wǎng)站: IT之家 最會買 - 返利返現(xiàn)優(yōu)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軟媒旗下軟件: 軟媒手機APP應用 魔方 最會買 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