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圈再曝抄襲大瓜,這回,“被告”還是大名鼎鼎的谷歌 DeepMind。
“原告”直接怒噴:他們就是把我們的技術報告洗了一遍!
具體是這么個事兒:
谷歌 DeepMind 一篇中了頂流新生代會議 CoLM 2024 的論文被掛了,瓜主直指其抄襲了一年前就掛在 arXiv 上的一項研究。開源的那種。
兩篇論文探討的都是一種規(guī)范模型文本生成結(jié)構(gòu)的方法。
抓馬的是,谷歌 DeepMind 這篇論文中確實明晃晃寫著引用了“原告”的論文。
然鵝,即便是標明了引用,“原告”的兩位論文作者 Brandon T. Willard(布蘭登)和 R′emi Louf(雷米)還是堅稱谷歌抄襲,并認為:
谷歌對兩者差異性的表述“簡直荒謬”。
而不少網(wǎng)友看過論文后也緩緩打出一個問號:CoLM 是怎么審的稿?
唯一區(qū)別是換了概念?
趕緊瞅一眼論文對比……
兩篇論文的比較
先淺看一眼兩篇論文的摘要對比。
谷歌 DeepMind 的論文說的是,tokenization 給約束語言模型輸出帶來了麻煩,他們引入自動機理論來解決這些問題,核心是避免在每個解碼步驟遍歷所有邏輯值(logits)。
該方法只需要訪問每個 token 的解碼邏輯值,計算與語言模型的大小無關,高效且易用于幾乎所有語言模型架構(gòu)。
而“原告”的說法大致是:
提出了一個高效框架,通過在語言模型的詞匯表上構(gòu)建索引,來大幅提升約束文本生成的效率。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索引避免對全部邏輯值的遍歷。
同樣“不依賴于具體模型”。
方向上確實大差不差,我們還是接著來看看更多詳細內(nèi)容。
我們用谷歌 Gemini 1.5 Pro 分別總結(jié)了兩篇論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接著讓 Gemini 來比較兩者的異同。
對于“被告”谷歌這篇論文,Gemini 總結(jié)其方法是將 detokenization 重新定義為有限狀態(tài)轉(zhuǎn)換器(FST)操作。
將此 FST 與表示目標形式語言的自動機組合,這種自動機可以用正則表達式或語法來表示。
通過以上結(jié)合,生成一個基于 token 的自動機,用于在解碼過程中約束語言模型,確保其輸出的文本符合預設的形式語言規(guī)范。
此外,谷歌論文中還進行了一系列正則表達式擴展,這些擴展通過使用特別命名的捕獲組來編寫,顯著提升了系統(tǒng)處理文本時的效率和表達能力。
而對于“原告”論文,Gemini 總結(jié)其方法的核心是將文本生成問題重新定義為有限狀態(tài)機(FSM)之間的轉(zhuǎn)換。
“原告”的具體方法是:
利用正則表達式或上下文無關文法構(gòu)建 FSM,并將其用于指導文本生成過程。
通過構(gòu)建詞匯表索引,高效地確定每個步驟中的有效詞,避免遍歷整個詞匯表。
Gemini 列出了兩篇論文的共同點。
至于兩者的區(qū)別,有點像前頭那位網(wǎng)友說的,簡單總結(jié)就是:谷歌將詞匯表定義為了一個 FST。
前面也說到了,谷歌在“Related work”中將原告論文列為“最相關”的一項工作:
最相關的研究是 Outlines(Willard&Louf, 2023),該研究同樣采用有限狀態(tài)自動機(FSA)和下推自動機(PDA)作為約束手段 —— 我們的方法是在 2023 年初獨立開發(fā)的。
谷歌認為兩者的差異在于,Outlines 的方法基于一種特制的“索引”操作,需要手動擴展到新的應用場景。相比之下,谷歌使用自動機理論徹底重新定義了整個過程,使得應用 FSA 和泛化到 PDA 變得更加容易。
另一個區(qū)別是,谷歌定義了擴展以支持通配符匹配,并提高了可用性。
谷歌緊接著在介紹下面的兩項相關工作中,也都提到了 Outlines。
一項是 Yin 等人(2024 年)通過增加“壓縮”文本段到預填充的功能,擴展了 Outlines。
另一項是 Ugare 等人(2024 年)近期提出的一個系統(tǒng),名為 SynCode。它也利用 FSA,但采用 LALR 和 LR 解析器而非 PDA 處理語法。
與 Outlines 類似,該方法依賴于定制算法。
但吃瓜群眾們顯然不是很買賬:
CoLM 的評審們應該注意。我不認為這看上去是各自獨立的“同期工作”。
網(wǎng)友:這事兒不罕見…
這件事一發(fā)酵,不少網(wǎng)友都怒了,抄襲可恥,更何況“科技巨頭剽竊小團隊的工作成果不是第一次了”。
順便一提,布蘭登和雷米發(fā)布原告論文的時候都在給 Normal Computing 遠程工作,這家 AI Infra 公司成立于 2022 年。
哦對了,Normal Computing 的創(chuàng)始團隊有一部分就來自 Google Brain……
另外,布蘭登和雷米現(xiàn)在合伙出來創(chuàng)業(yè)了,新公司名叫.txt,官網(wǎng)信息顯示,其目標是提供快速可靠的信息提取模型。并且官網(wǎng)掛出的 GitHub 主頁,就是 Outlines 倉庫。
說回到網(wǎng)友這邊,更讓大家伙兒生氣的是,“這種情況已經(jīng)變得普遍”。
一位來自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博士后分享了自己的遭遇:
去年 10 月我們完成了一項工作,最近有篇已被接收的論文采用了相同的思路和概念,但甚至沒有引用我們的論文。
還有一位美國東北大學的老哥更慘,這種情況他遭遇過兩次,下手的還都是同一個組。并且對面那位第一作者還給他的 GitHub 加過星標……
不過,也有網(wǎng)友表達了不同的意見:
如果說發(fā)個博客文章或未經(jīng)評估的預印本論文就算占坑了,那人人都會占坑,不是嗎?
對此,雷米怒懟:
好家伙,發(fā)布預印本論文并開源代碼 = 占坑;
寫篇數(shù)學論文,甚至不需要任何偽代碼 = 好工作???
布蘭登老哥也表示 yue 了:
開源代碼并撰寫相關論文是“占坑”,復制別人的工作卻說“我更早有了這個想法”且投稿了會議反而不是啦?真惡心。
瓜就先吃到這里,對此你有什么想法?不妨在評論區(qū)繼續(xù)討論~
兩篇論文戳這里:
谷歌 DeepMind 論文:https://arxiv.org/abs/2407.08103v1
廣告聲明:文內(nèi)含有的對外跳轉(zhuǎn)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jié)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